随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770|回复: 116

《百喻经》【古天竺僧伽斯那撰】

  [复制链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现存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偈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名著通览

  《百喻经》是一部以寓言譬喻故事演述大乘佛法的佛教文学作品,是佛教典籍中较为特别的一种。

  《百喻经》的最末一句为:“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痴华鬘》竟。”由此可知,本书为古印度佛教僧人伽斯那所集撰,原名《痴华鬘》,《百喻经》当是它被译成中文后才出现的新书名。

  依照佛教信众的说法,佛经中记录的乃是佛祖释迦牟尼本人的教诫,是佛祖历次讲法言论的实录。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于不同的时间、地点,针对不同的徒众分别说法。佛涅槃后不久,大弟子迦叶便组织曾亲闻释迦牟尼教诲的佛弟子们进行了第一次结集:由博闻强记的阿难等弟子复述他们亲耳听到的释迦牟尼对佛教教义的解说言辞,再由其他弟子共同审定他们的复述是否准确无误,大家一致认可的即作为佛的遗教正式确定下来。以后佛弟子们还曾进行多次类似的结集,并逐渐用书面文字代替了最初口耳相传的传教方式,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佛经。因而过去曾有人提出:《百喻经》既然不是佛说,就不应当称为“经”。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其一,佛经不必尽是释迦牟尼本人的言说。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是他创立了佛教,为之奠定了基础,但其后2500年来佛教的大发展还有赖于无数高僧的大力弘传阐释。据佛教学者们研究,“现存的佛经可以说几乎都不是释迦牟尼年当年的亲自说教,它们是后来的佛教徒们创作的,只在名义上是释迦牟尼所说。只有那些产生较早的经典,据认为其中保留的释迦牟尼本来的说教比较多一些”(王邦维《关于佛经和佛经故事》)。事实上,《百喻经》虽没有像其他佛经那样托名为释迦牟尼所说(本书《引言》当为后人所加,详后),但它所宣讲的义理却与佛教的基本教义相符,收集的故事也不是撰者自己编造的,而是各有所本,散见于诸经,我们在《维摩诘所说经》、《大般涅槃经》中即可以找到部分故事的原型。伽斯那是为便于教导初学者,才从各经中摘选故事,将它们纂集在一起,并缀以佛法经教,然后编成本书的。

  其二,伽斯那本人并未将此书称为“经”,他所撰偈颂的首句“此论我所造”即是明证,而本书的原名《痴华鬘》也说明了这点。

  “华鬘”即“花鬘”,也就是花环。不过这里说的并不是真的花环,而是指的古代印度的一种讲故事的体裁:如同将一些美丽的花朵串编成一只漂亮的花环一样,将一些娓娓动听的小故事汇合在一起,结成优美的文集,这个故事集也就借称作“华鬘”。这种“华鬘”故事集在古代印度曾经风行一时,本书就是其中的一种。不过这本故事集的书名的前面还特别冠有一个“痴”字,那是因为本书中所收的譬喻故事所针砭讽刺的大多是“痴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笨人”“蠢人”)及他们的愚蠢行事。因而若要将本书的原名译得切合、好懂一些,那就是《痴人的故事集》之类,只是《痴华鬘》一名确实是十分的雅致、形象,而又有趣。

  《百喻经》的汉译工作完成于公元5 世纪末。仅次于《众经别录》,现存最早的经录之一——梁僧祐撰《出三藏记集》卷9即记载有它的翻译缘起:“永明十年(492 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出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天竺僧伽斯[那]法师集行大乘,为新学者撰说此经。”可知本书的汉译者为南朝萧齐时印度来华僧人求那毗地。

  求那毗地是比丘名Gunaviddhi 的音译,意译则为德进、安进,他是中印度人,伽斯那的弟子,于南齐建元初年(479—480 年)来华,住建邺(今南京)毗耶离寺,聚徒讲学,译经传道,最后居住于建邺正观寺,齐末中兴二年(502 年)冬圆寂。《梁高僧传》卷3、《出三藏记集》卷9、《历代三宝记》卷11、《开元释教录》卷6等都收有他的传记资料或有关他译经情况的记载。

  除《百喻经》外,求那毗地还曾翻译了《须达长者经》及《十二因缘经》各一卷,他的译文质朴流畅,简约明快,接近口语,易懂易记,在我国佛经翻译史和翻译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其中《百喻经》的影响更为广大,是他译著中的代表作。

  《百喻经》一名大约就是求那毗地更定的,本书又名《百句譬喻经》、《百句譬喻集经》、《百譬经》,内中尤以《百喻经》之称最为直率简明而易懂,故流传最广,甚至超乎它的原名《痴华鬘》之上。

  今存的《百喻经》各本共有两种不同的分卷方式:一种分为4 卷,如《大正藏》卷4 本缘部下所收即是,此种版本的卷首没有引言;另一种分为上下两卷,如《碛砂藏》所收,单行本多作如是划分,其卷前有“闻如是”引言一段。

  关于《百喻经》中的引言,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后人所加,并非伽斯那的原著。这段引言,宣说释迦牟尼佛曾在王舍城鹊封竹园中举行法会,当时与会的有诸大比丘、菩萨,及诸八部弟子3.6 万人,内中的500 名异学梵志向佛陀提了一连串问题,佛祖一一解答,令他们心意开解,求受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并证悟了须陀洹果(即预流果,指通过思悟四谛之理而断灭三界见惑后所达到的最初修行果位,据称修行者从此便可进入无漏的圣道之流)。尔后佛祖又要为他们广说众喻。

  这种叙述与其他佛经于经首描绘佛说法时的时间、地点、参加法会的徒众,及讲说该经的因缘的体例相一致,故宋元明藏均收入了这300 多字,但这篇引言却又与书末伽斯那所撰偈颂中的文义不符,所以我们也认为引言为后人所加之说可信。

  引言之后即是本书的主体:98 篇譬喻。本书以“百喻”为名,《出三藏记集》也称“一部凡一百事”,则全书理应收集有100 篇譬喻,但今本实际上只有98 篇。这固然可以解释为“百喻”所举可能是就约数而言,但究竟是否果真如此,还是译者漏译,抑或于流传中佚失,今已无从考定。不过也有学者,如鲁迅先生,提出若将98 篇譬喻与卷首引言及卷末偈颂统一计算,则恰为百数。这种解释也可聊备一说,但这两段文字终究不是寓言故事,以之凑足百数未免过于牵强。

  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98篇譬喻均由故事和说教两部分组成:故事是先导,是说法的手段;说教是终结,是撰者编书的目的所在。

  98 篇中动物寓言仅5 篇,为第48“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第54“蛇头尾共争在前喻”、第83“狝猴喻”(狝,有些版本作“猕”,今从底本)、第88“狝猴把豆喻”、第95“二鸽喻”。这5 篇寓言将动物拟人化,赋与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读来新鲜有趣。但这里动物们所比拟的人却并非睿智机敏的智人,而是愚痴乖戾、蠢笨无能的痴人。

  直接嘲讽痴人的故事有93 则,占绝大多数,它们所摹画的全是些幽默可笑、滑稽荒诞的事情。故事的戏剧性在于痴人自有一套愚人的思想方法和处世规则:所思所虑明明是谬误,却还自以为高明;所作所为虽极其粗憨迂阔,但他们干这些蠢事时却始终有一股认真劲。作为局外人冷眼静观时,对他们的执著自不免或欷歔嗟叹,或嗤之以鼻,但同时也必定会心有所悟。

  譬喻后半段的说教部分正是要帮助读者参悟的。伽斯那之所以编撰《百喻经》,不是因为他对那些故事有什么特殊的爱好,而是想借助故事说明佛教的道理,所以他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发了一段议论,以指点读者。

  说教部分的内容可以大略分为几类:

  其一是批判外道的邪见异说。如第1“愚人食盐喻”中批驳外道妄滥绝食,白白损害身体而无益于道。

  其二是剖析痴人愚行产生的原因。内中的具体原因很多,可以总的概括为痴人具有贪、嗔(书中原文作“瞋”)、痴三毒,正是这三毒使痴人的言行除可笑外,还时常可鄙。

  其三是训谕僧徒严守戒律、精勤修持。佛陀认为除灭三毒的根本办法是皈依佛教、解悟佛理,并精进实修,修习过程中又要勇于发露忏悔,不能因为犯一戒而更犯众戒,毁坏道业。

  其四是规劝世俗人及时行布施,在小有财物时就要勤于施舍,不要指望家资巨富时再行善举,因为时运难料,未来之事幽不可测,也许不会再有积功累德的机会。

  其五是解说某些深奥的佛教义理。如第34“送美水喻”即讲说了“三乘方便、一乘真实”的道理。

  《百喻经》的最后一部分是一篇偈颂。在偈颂中,伽斯那引用两则有关药物的比喻,对九十八篇譬喻中故事与说教部分的关系,以及他纂集本书的旨趣作了形象化的说明,其中阿伽陀药一喻尤其恰切。

  阿伽陀药是印度传说中的一种“功兼诸药”的奇药,平时以树叶包裹保存,施用时将树叶中的药剂涂于患处,空树叶自然便被扔掉。伽斯那认为譬喻中的故事就象那裹药的树叶,说教部分宣讲的佛法才是那真正有价值的神奇的药物,读《百喻经》的人应当着重领会譬喻中所讲的佛教道理,并像用毕药剂便丢弃树叶一样,领悟佛理后也不要迷恋故事本身。可见从伽斯那编撰本书的目的来看,其真正看重的还是后面的说教部分,弘教布道的目的十分明显。

  《百喻经》中的故事诙谐风趣,含义广博深刻,很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而流传极为广泛,各朝大藏经也均予收录,于此不再赘述,这里我们仅就本世纪出现的几种单行本略作介绍。

  近世《百喻经》的流行与鲁迅先生的大力提倡密切相关。鲁迅先生赞叹此书文学与佛学价值之高,曾于1914 年将本书校正断句,分为上下两卷,并施资于南京金陵刻经处重新刻印,以供散发。书后特别注明“会稽周树人施洋银六十圆敬刻此经”。以后此种版本曾被多次影印或重新排印。

  随后,1926 年6 月,与鲁迅交往甚密的语丝社社员王品青又因深爱此书设喻之妙,删除书中教诫部分,独留譬喻故事,并以其原题书名《痴华鬘》取代《百喻经》一名,交由北新书局印行。这是单独刊行《百喻经》故事部分之始,鲁迅先生特意为此撰写了《<痴华鬘>题记》一文(参见《鲁迅全集·集外集》),附于书前。

  除上述刊印原书的善举外,也有一些学者将本书中的故事重译为现代汉语出版,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本书的影响面。如40 年代末期,诗人冯雪峰即删除原书说教部分,基本保留原故事情节,用“述”的办法将本书改写成了一本《百喻经故事》,不过他有时对原文改动较大。至1957 年倪海曙先生也曾做过类似工作。

  近年来本书再次受到了文化界的重视,编译佛经故事的学者都从其中选译了不少故事,以构成他们各自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张友鸾《佛经寓言选》、王邦维《佛经故事选》、罗秉芬与黄布凡《佛经故事》、谢生保《佛经寓言故事选》等书即是。不过这些学者均系据不同需要各有取舍,都只摘译了《百喻经》中的部分故事,对各篇譬喻后半段的说教文字及引言、偈颂更弃而未取。

  重译全本《百喻经》的为著名学者周绍良先生的近作《<百喻经>今译》,1993 年9 月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注释精到,译文顺畅,是一部难得的今译本。

  《百喻经》文义浅白,易于理解,所以此次我们仅校印了原文。所用底本为1955年8月文学古籍刊行社根据由鲁迅先生断句、金陵刻经处刊刻的本子而出版的排印本,并适当参校了其余诸本。为展示今本《百喻经》全貌,我们收印了引言部分;为方便阅读,我们将原文转录为横排简体,并参照周绍良先生的今译本进行了标点分段;为便于查找,我们也给各篇譬喻标上了编号。希望读者阅后能同我们一样认为这种出版形式既准确灵活而又方便实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9-5-24 13:16 编辑

引 言

  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
  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
  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
  答曰:“亦有亦无。”
  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
  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
  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
  问曰:“五谷从何而生?”
  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
  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
  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
  问曰:“空从何而生?”
  答曰:“从无所有生。”
  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
  答曰:“从自然生。”
  问曰:“自然从何而生?”
  答曰:“从泥洹而生。”
  问曰:“泥洹从何而生?”
  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
  问曰:“佛泥洹未?”
  答曰:“我未泥洹。”
  “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
  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
  答曰:“众生甚苦。”
  佛言:“云何名苦?”
  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
  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
  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
  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9-5-26 21:48 编辑

  1.愚人食盐喻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9-5-26 21:51 编辑

  2.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
  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众宾,或瞋或笑。
  愚人亦尔。欲修布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时,然后顿施。未及聚顷,或为县官、水火、盗贼之所侵夺,或卒命终,不及时施。彼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9-5-26 21:52 编辑

  3.以梨打破头喻
  昔有愚人,头上无毛。时有一人,以梨打头,乃至二三,悉皆伤破。时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头破?”
  愚人答言:“如彼人者, 慢恃力,痴无智慧。见我头上无有发毛,谓为是石,以梨打我,头破乃尔!”
  傍人语言:“汝自愚痴,云何名彼以为痴也?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
  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如彼愚人,被他打头,不知避去,乃至伤破,反谓他痴。此比丘者亦复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4.妇诈称死喻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无贞信,后于中间,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旁夫,舍离己婿。于是密语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一死妇女尸,安著屋中。语我夫言,云我已死。”
  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时,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还,老母语言:“汝妇已死。”
  夫即往视,信是己妇。哀哭懊恼。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
  妇于后时,心厌傍夫,便还归家,语其夫言:“我是汝妻。”
  夫答之言:“我妇久死,汝是阿谁?妄言我妇。”乃至二三,犹故不信。
  如彼外道,闻他邪说,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芳香冰块 于 2019-5-26 22:30 编辑

  5.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  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
  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6.子死欲停置家中喻昔有愚人,养育七子。一子先死,时此愚人,见子既死,便欲停置于其家中,自欲弃去。
  傍人见已,而语之言:“生死道异,当速庄严,致于远处而殡葬之。云何得留,自欲弃去?”
  尔时愚人闻此语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当葬者,须更杀一子,停担两头,乃可胜致。”于是便更杀其一子而担负之,远葬林野。
  时人见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
  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惮改悔,默然覆藏,自说清净。或有智者即语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护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违犯所受,欲不忏悔?”犯戒者言:“苟须忏者,更就犯之,然后当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尔乃顿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杀一子。今此比丘,亦复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7.认人为兄喻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
  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彼有钱财,须者则用之,是故为兄。见其还债,言非我兄。
  傍人语言:“汝是愚人。云何须财名他为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
  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钱财,认之为兄,实非是兄。若其债时,则称非兄。”
  人闻此语,无不笑之。
  犹彼外道,闻佛善语,盗窃而用,以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为利养故,取彼佛语化导众生,而无实事,云何修行?”
  犹向愚人,为得财故,言是我兄;及其债时,复言非兄。此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8.山羌偷官库衣喻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责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
  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应在手者著于脚上,应在腰者返著头上。
  王见贼已,集诸臣等,共详此事,而语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来所有衣者,应当解著,云何颠倒,用上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旧物。”
  借以为譬:王者如佛,宝藏如法,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著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羌,得王宝衣,不识次第,颠倒而著,亦复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9.叹父德行喻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盗,直作实语,兼行布施。”
  时有愚人,闻其此语,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复过汝父。”
  诸人问言:“有何德行,请道其事。”
  愚人答曰:“我父小来,断绝淫欲,初无染污。”
  众人语言:“若断淫欲,云何生汝?”深为时人之所怪笑。
  犹如世间无智之流,欲赞人德,不识其实,反致毁呰。如彼愚者,意好叹父,言成过失,此亦如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0.三重楼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
  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
  木匠答言:“是我所作。”
  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
  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
  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
  木匠答言:“作三重屋。”
  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
  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
  时人闻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譬如世尊四辈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宝,懒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余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亦为时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无有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11.婆罗门杀子喻昔有婆罗门,自谓多知,于诸星术、种种技艺,无不明达。恃己如此,欲显其德,遂至他国,抱儿而哭。
  有人问婆罗门言:“汝何故哭?”
  婆罗门言:“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以是哭耳。”
  时人语言:“人命难知,计算喜错。设七日头或能不死,何为预哭?”
  婆罗门言:“日月可暗,星宿可落,我之所记,终无违失。”
  为名利故,至七日头,自杀其子,以证己说。
  时诸世人,却后七日,闻其儿死,咸皆叹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错!”
  心生信服,悉来致敬。
  犹如佛之四辈弟子,为利养故,自称得道,有愚人法,杀善男子,诈现慈德,故使将来受苦无穷。如婆罗门为验己言,杀子惑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12.煮黑石蜜浆喻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时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当取黑石蜜浆与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于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
  傍人语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尔时众人悉皆嗤笑。
  其犹外道,不减烦恼炽然之火,少作苦行,卧棘刺上,五热炙身,而望清凉寂静之道,终无是处。徒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现在,殃流来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3.说人喜瞋喻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作事仓卒。
  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更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打扑。
  傍人问言:“何故打也?”
  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
  傍人语言:“汝今喜瞋、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人说过恶而起怨责,深为众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间饮酒之夫,耽荒酗酒,作诸放逸,见人诃责,返生尤嫉。苦引证佐,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讳闻己过,见他道说,返欲打扑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4.杀商主祀天喻昔有贾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
  既得之已,相将发引。至旷野中,有一天祠,当须人祀,然后得过。
  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属,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
  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宝,当修善法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终致困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5.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
  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
  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于王。
  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
  时诸人等笑王无智,不晓筹量生来年月,见其长大,谓是药力。
  世人亦尔。诣善知识,而启之言:“我欲求道,愿见教授,使我立得。”
  善知识师以方便故,教令坐禅,观十二缘起,渐积众德,获阿罗汉,倍踊跃欢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师速能令我证最妙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6.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
  时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得胜于彼。”
  即压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败种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
  世人亦尔。欲求善福,恃己豪贵,专形挟势,迫胁下民,陵夺财物,以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将来反获其殃。如压甘蔗,彼此都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2229

帖子

2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93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4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17.债半钱喻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便往债。
  前有大河,雇他两钱,然后得渡。到彼往债,竟不得见。来还渡河,复雇两钱。
  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世人亦尔。要少名利,致毁大行。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苦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随社  

GMT+8, 2024-4-19 09:30 , Processed in 0.03182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