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往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中华再造善本——明清编(不全)

  [复制链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13 | 只看该作者
樵風樂府不分卷(清)鄭文焯撰 稿本。 框高十六·九釐米,寬九·九釐米。每半葉八行,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單邊。鄭文焯生平爵里、學行業績簡況,前錄稿本《冷紅詞》時已介紹。本書無目錄,不分卷,剔除重複共收詞二百一十一闋。書中亦有雜記關於史學、金石考證類内容,抄錄李希聖、黄庭堅等人題跋若干篇,以及鄭氏對《通典》人物的考證等。據封面題名,本書原作《可山樓詞》,鈐有“可山樓詞草”印信,封面另有鄭氏光緒三十年甲辰題跋云:“雜錄庚子歲以後之作,零叠匧中,不復省措,久漸遺忘。每從好事者舊紈殘帙中見之,輒寫得一二補入稾本,不暇自綴其漏也。” 本書詞作大致以創作先後爲序,標明寫作日期的詞早自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年,晚至宣統元年己酉(一九○九)年,封面又記“吳伯宛欲取余舊刻瘦碧、冷紅詞及比竹餘音合爲十卷,以密行小字墨版”,故内封題名《樵風樂府》。然其與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吳昌綬(字伯宛)爲其所刻《樵風樂府》九卷本相差甚遠,此稿入刻本僅七十五闋,多集中在卷六至八,卷九衹一闋。《鄭叔問先生年譜》記載:“仁和吳伯宛孝廉昌綬爲栞行《樵風樂府》於京師九卷,前五卷就舊刻瘦碧、冷紅、比竹餘音三集删存十之二三,後四卷爲始壬寅訖辛亥年間匧藁,時世難方亟,因以‘苕雅’名集。”《樵風樂府》初刻本卷九末有鄭氏手跋云:“右《苕雅》四卷,始壬寅訖辛亥,删存一百一十七首,舊稿一百七十二首。”《苕雅》選自《樵風樂府》稿本詞作共一百一十四闋。據此可知,《樵風樂府》稿本乃《苕雅》之初稿,而非刻本底稿。《樵風樂府》稿本“塗乙甚多”,天頭地脚、詞首句尾亦多批語旁注。以《念奴嬌·己酉除夕》爲例,首句原作“夢隨年盡,鎮天涯魂斷、無家歸得”。後改爲“五更酒醒,便更歲有夢、無家歸得”。天頭又圈注“夜闌”二字。《苕雅》四卷本作“夜闌酒醒,縱天涯有梦、無家歸得”。已與刻本相一致。如此種種,不胜枚舉。民國四年朱祖謀“補樵風之佚,即以坿苕雅之餘”,爲其刻有《苕雅餘集》一卷,其中收錄《樵風樂府》稿本未刊詞作共六十七闋。《樵風樂府》稿本是鄭文焯晚期最重要的作品。從初稿到定稿再至成書,鄭氏字斟句酌,潜心錘煉,充分體現了“大鶴之精”。稿本中保存的大量評注,不僅反映了作者的創作心境,也是研究其詞學思想的寶貴文獻。《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著錄是書。本書題名葉羅列有關鄭文焯所用室名紫薇玉尺精舍、石芝西堪、齊玉像盦、半雨樓、瓶知室、瘦碧盦、樵風廎、藕翘小榭、威喜芝宧、冷紅閣、琴西老屋、紅可簃、大鶴山房、漚園、明玕廊、清瑶溆、竹醉寮,並例述其意,如:“《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予生肖爲龍,又愛竹,更手植盈畝,以竹醉榜所居焉。” 作者工書善刻,書中鈐有所刻印章十餘枚:“鄭文焯”“小坡”“大鶴山人題記”“鶴道人”“大鶴天隱者”“文芷”“通德里”“石芝”“石芝西堪題記”“冷紅詞人”“叔問塡詞”“吳水城東墅”“傖歌”“樵風近製”等。另鈐有劉承幹嘉業堂收藏印“吳興劉氏嘉業堂臧”。現藏南京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12 | 只看该作者
玉琴齋詞不分卷(清)余懷撰 稿本 吳偉業 尤侗題辭 顧廣圻 孫星衍 魏錫曾 許增 丁丙跋。框高二十一·一釐米,寬十二·三釐米。每半葉七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余懷(一六一六—一六九六)字澹心,一字無懷,號曼翁,又號曼持老人,祖籍莆田(今屬福建),僑居江寧(今南京)。善詩文,著述宏富。嘗賦《金陵懷古詩》,王士禎以爲不減劉禹錫。除是書外,尚存《板橋雜記》三卷、《東山談苑》八卷、《味外軒稿》等。是書共收詞四百五十首,多爲抒懷和記遊,怡意於花酒丘壑之間。詞牌多用王安石、蘇軾、陸游、辛棄疾、劉克莊諸大家名篇追和,兼魏了翁(鹤山)、辛棄疾(稼軒)之長。吳偉業題辭曰:“澹心之詞,大要本於放翁,而點染藻艷,出脱輕俊,又得諸《金荃》《清真》,此錄學富而才雋,無所不詣其勝耳。”尤侗題辭曰:“余子之清言綺語,絡繹奔赴。”顧廣圻跋云:“填詞宗泒,五代、南北宋各極其妙。近人惟撏撦玉田、附會竹西六家,自外皆未之寓目,烏足與知此事耶?觀梅村題中舉放翁、《金荃》《清真》而歸之‘學富才雋,無所不詣其勝’,可以知前輩誠不可輕及矣。”許增於題識中稱此本“千古墨妙”,“今年第一眼福”。是書卷首有余懷印,稿紙版心有藍印字“南岳幽居著書册”。是書魏錫曾墨筆跋云:“王蘭泉司寇《國朝詞綜》云有澹心手鈔《玉琴齋詞》,精絶無倫。”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四十云:“澹心詞世無刻本。”知是書僅有此稿本,且爲手稿,洵爲珍貴。其載余懷翰墨,有諸名人題跋,經名家收藏,孫星衍稱之“三絶”本:“梅邨作序,澹心手迹,楝亭弆藏。此本可稱三絶。賞鑒家當於花香茗碗閲之,如對古人矣。”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柳詒徵將其影印出版,後世所見,多爲此本之影印本。此本鈐有“余褱之印”“廣霞”“味外軒圖書”“楝亭曹氏藏書”“長白敷槎氏堇斋昌齡圖書印”“八千卷樓珍藏善本”“梅邨”“吳偉業印”“顧印廣圻”“孫伯淵”“魏印錫曾”等印。清末爲八千卷樓所得。現藏南京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11 | 只看该作者
冷紅詞四卷(清)鄭文焯撰 稿本。框高十六釐米,寬十一·六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單邊。鄭文焯(一八五六—一九一八)初名豫格,字俊臣,號小坡、叔問,晚號大鶴山人,别署冷紅詞人、鶴道人、石芝崦主等,奉天鐵嶺(今屬遼寧)人。隸正白旗漢軍籍,郡望漢北海郡高密縣通德里。光緒元年(一八七五)舉人,授内閣中書。後屢試不售,遂絶意仕進,寓居吳中三十餘年,爲督撫幕客。晚景凄凉,行醫鬻畫以爲食。鄭文焯與王鵬運、況周頤、朱祖謀並稱 “清季四大家”。工詩文,善倚聲,好訓詁考據,尤長金石書畫,旁通醫理。其詞作以“白石、叔夏爲法”,融合常州與浙西兩派的風格並有所創新。提倡“清空”“寄托”, 講究聲律。文焯平生著書甚富,自定書目凡三十九種。生前刻有《瘦碧詞》二卷、《冷紅詞》四卷、《比竹餘音》四卷、《樵風樂府》九卷、《苕雅餘集》一卷。又有《清真集校正》《絶妙好詞校釋》一卷、《詞源斠律》二卷、《醫故》二卷,合刊爲《大鶴山房全集》。詳見戴正誠編撰《鄭叔問先生年譜》。鄭文焯於光緒十九年新納吳趨歌兒張小紅,别居廟堂巷龔氏修園,爲其賦《折紅梅》詞,詞前小敘云:“《中吳紀聞》:‘宋吳應之居小市橋,有侍姬曰紅梅,因以名其閣,嘗製《折紅梅》二詞,傳播人口,春日群宴,必使優人歌之。’余新得吳趨歌兒亦有比紅之賦。”張爾田所撰《近代詞人逸事》亦載:“小坡方有‘比紅’之賦,即所謂侍儿紅冰是也。後遂歸於小坡。乃於翦金橋卜西樓以貯之。《冷紅詞》一卷,大半咏此。”又請顧澐爲繪《冷紅簃填詞圖》,其以“冷紅”名集者以此。此集詞作多爲描寫閨情綺怨、閑情逸致。如《暗香》《疏影》前後各有兩首,前者訴相思,後者寫相守。由於作者曾連續五次進京會試不售,亦有詞作抒發身世飄泊之感。《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著錄本書。吳熊和、嚴迪昌、林玫儀合編的《清詞别集知見目錄彙編——見存書目》亦有著錄。本書目錄及正文均作四卷,《目錄》末題:“右冷紅詞五卷,始己丑訖丙申共得一百四十五首。”則詞作當始於光緒十五年己丑,訖於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五卷”當爲筆誤,與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沈瑞林耦園刻本對比,篇目亦有闕漏。卷一首篇《菩萨蠻》九首,此本前六首缺,恐爲重裝成金鑲玉時遺失。卷四《踏莎行·送子苾入陜》存前二闋,刻本四闋全。《琵琶仙·江上早春感事别於晦若》《虞美人》“斷腸吳苑”、《遐方怨》“金雀扇玉蟬翹”、《南鄉子·行春橋迴櫂和花間集李珣》《水調歌頭·中秋夜城西樓望月和東坡》《琴調相思引》六首有目無文。《疏簾澹月》正文處詞牌名未題,目錄存。卷二卷端下題“北海鄭文焯叔問”一行位置偏後,眉批“誤寫一行,鈔手須改過”,刻本亦改過。卷二末《阮郎歸》“漫把新詞當曲聽”,刻本題名改作《鷓鴣天》,内容不變。卷三首葉眉批“夹缝寫冷紅詞要小”,刻本版心上題增入“冷紅詞”三字。《雨霖鈴·甲午人日載雪西崦》“早春”改作“人日”,刻本作“人日”。《鶯嗁序·登北固樓感事再和文英》“且銜杯狂嗅,茱萸解人深意”改作“且銜杯狂嗅,茱萸醉來何意”與刻本同。《揚州慢·甲午九月游廣陵平山堂曲宴即席和白石韻》中“向西亭柳色,倦眼爲誰青。正烽火連江警燧”改作“甚江湖病眼,暎醉眼還青。正烽火連江警燧”,最後改爲“甚江湖病眼,爲路柳偏青。正哀吹連天警燧”與刻本同。卷四卷端下題“北海鄭文焯叔問”位於書名之下,未另起一行。天頭眉批“當改寫在第二行,秋霽二字以下均推算”,刻本改過。卷四《西江月·木瀆舟中同石瞿分題賦靈巗古蹟采香涇》中 “漂花不到若耶西,夢聞綄紗鄰里”,改作“漂花朝暮岀城西,莫聞綄紗鄰里”,再改爲“漂花若到若耶西,羞見浣紗鄰里”與刻本相同。《鷓鴣天》“樹隱湖光”小敘“獨愛青芝一塢,簞椒孤上,幽窗不可階”,改爲“獨愛青芝一塢,林嶂秀岨,人跡罕交”。凡此種種有異於刻本。此稿無作者印信,亦少塗改,與刻本相較,行款字數一致,詞作内容基本相同。據此推斷此本爲謄清稿本。刻本卷末沈瑞林序云:“去年因過大鶴山房,得丈手寫《冷紅詞》,則戊子歲以後所作,凡百數十首,深美閎約,有過前編。固請付鍥,踰年錄副,依編年例都爲四卷。” 此稿本疑即所錄副本。首葉鈐有“吳興劉氏嘉業堂臧”,知其嘗爲劉承幹嘉業堂所收藏。現藏南京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10 | 只看该作者
極玄集一卷(唐)姚合輯 明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框高十七·三釐米,寬十三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姚合(七七五—八五四?),陝州陝石(今河南陜縣)人,一説吳興(今屬浙江)人。元和十一年(八一六)進士及第,授武功主簿。歷官監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諫議大夫等,終於秘書少監。詩家皆謂之姚武功,其詩派稱武功體。有《姚少監詩集》十卷行世。是書集上起王維、下至戴叔倫二十一人詩,共一百首。二十一人中,除王維、祖詠外,多爲大曆間詩人。所選詩作頗具清幽淡遠之風,以五言居多。書名“極玄”,蓋出自老子“玄之又玄,衆妙之門”語,姚氏自題云:“此皆詩家射鵰之手也。合於衆集中更選其極玄者,免後來之非。” 此本卷端署“諫議大夫姚合纂”,次列詩家名氏,次自題三十四字,下接正文。宋諱玄、朗、慇、桓等字缺筆,避諱不甚謹嚴。字體近宋書棚本,或即據書棚本影寫。是集以明末毛晉汲古閣刻《唐人選唐詩》本最爲通行,取校此本,互異者約有數端:一、分卷。此本一卷,詩即接寫姚合所題後,毛本分爲上、下二卷,無姚合題記。二、排次。此本韓翃在前,暢當在後,毛本則暢當在前,韓翃在後。三、所收詩作。此本較毛本多《送謝夷甫宰鄼縣》一首,毛本戴叔倫詩較此本多《贈李山人》一首,以二者互補,正合一百首之數。二本文字異同處不少,如祖詠《蘭峰贈張九皐》“輦輅入秦京”,毛本“輅”作“路”;“長懷魏國情”,毛本“國”作“闕”;司空曙《經廢寶炎寺》,毛本“炎”作“慶”;郎士元《送楊中丞和番》“漢壘今由在”,毛本“由”作“猶”;《送奚賈歸吳》“霜葉落行舟”,毛本“霜葉”作“楓葉”;韓翃《羽林》,毛本“羽林”下有“騎”字。毛本前有元後至元五年(一三三九)建陽蔣易序,蓋源出元蔣氏刻本。是書另有明嘉靖刻《唐人選唐詩》本、明隆慶三年(一五六九)楊綵刻《六家詩選》本等,皆作二卷,排次、收詩及文字與毛本略同,可同歸爲元本系統。又有清初錢氏述古堂影宋抄本,康熙中何焯曾見之,校異同於毛本上。何校本現藏上海圖書館,凡此本與毛本異同處,述古堂本悉同此本,知述本與此本源出宋本,可歸爲宋本系統。元刻二卷本系統諸本流傳較廣,宋刻一卷本系統諸本傳世頗罕。檢《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崇文總目》《直齋書錄解題》,是書均作一卷,則當以宋本更爲接近原貌。宋本久已不傳,此影宋精抄之本,亦罕而可珍。此本鈐有“毛晉私印”“子晉”“汲古主人”“宋本”“甲”“毛”“晉”“汪士鐘印”“三十五峰園主人”“結一廬臧書印”“徐乃昌讀”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06 | 只看该作者
汲古閣景抄南宋六十家小集一百二卷 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配民國上海古書流通處抄本)。其中《安晚堂詩集》缺卷一至五,全書實存九十七卷。南宋中後期,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曾陸續刻印宋人别集,《四庫全書總目·江湖小集》提要云“南渡後詩家姓氏不顯者,多賴是書以傳”,其摭拾之功,不可或没。這批書由書坊主人、江湖詩派成員陳起創刻,其子續芸繼之,從嘉定刻至景定年間,前後歷時近六十載。究竟刻有多少種,已難考見,蓋隨得隨刻隨印,積久既多,時或彙而印之,種數無定,也未刻意以總集頒行,故原無總書名。而曰“江湖集”者,蓋後人依方回《瀛奎律髄》、周密《齊東野語》所記;稱“宋名家小集”“宋人小集”“南宋群賢小集”者,則據歷來各傳抄之本所題。陳起友人周端臣(卒於淳祐寶祐間)嘗撰《挽芸居二首》詩,中有“字畫堪追晉,詩刊欲遍唐”句(見《文淵閣四庫全書·江湖後集》卷三),似其刻書重在唐集,宋集刊行則多由續芸主事;且所傳若《吾竹小藳》有寶祐六年戊午(一二五八)李龏序,《心游摘藳》有景定二年辛酉(一二六一)林希逸序,更刻於陳起殁後,亦可資證明。因此,以往公私書目於刻本或抄本皆題曰“陳起編”,實不確切。陳宅書籍鋪所刻宋集傳本稀見,今所存者,以臺灣《“中央圖書館”善本書志初稿》著錄之五十八種凡九十五卷題爲《南宋群賢小集》者最爲珍貴,然近年出現於大陸市場之劉克莊《南嶽舊稿》並不在内;與上海圖書館所藏此毛氏汲古閣影抄本也相出入。如李龏《翦綃集》《梅花衲》、林同《孝詩》、釋紹嵩《江浙紀行集句詩》以及陳起所編《聖宋高僧詩選》《前賢小集拾遺》,乃此毛抄所無;而趙汝鐩《野谷詩藳》、鄭清之《安晚堂詩集》、岳珂《棠湖詩藳》、周弼《汶陽端平詩隽》、羅與之《雪坡小藳》、張至龍《雪林删餘》,則彼宋本所缺。故此毛氏汲古閣影抄本,便凸顯其追蹤宋本之價值,其爲世人所重自不待言。此書舊藏鄧邦述群碧樓,首尾有鄧氏題跋及吳湖帆、吳梅識語。前有鄧氏手自編寫目錄,題作《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集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作《南宋六十家小集》。凡毛氏汲古閣所抄者,卷端鈐有“毛晉”“汲古主人”“宋本”“希世之珍”,卷末鈐有“毛晉之印”“毛氏子晉”兩印。其中有陳宅書籍鋪刊記者爲《石屏續集》《龍洲道人詩集》《白石道人詩集》《安晚堂詩集》《棠湖詩藳》《汶陽端平詩雋》《竹溪十一藳詩選》《菊澗小集》《吾竹小藳》《西麓詩藳》《雪林删餘》《心游摘藳》《適安藏拙餘藳、乙卷》《端隱吟藳》凡十四種。無陳宅書籍鋪刊記,但版式行款與陳宅書籍鋪刻本相同者爲《野谷詩藳》《雲泉詩集》《橘潭詩藳》《菊潭詩集》《芸隱勌游藳、横舟藳》《梅屋詩藳、融春小綴、梅屋第三藳、梅屋第四藳》《雪坡小藳》《踈寮小集》《雅林小藳》《梅屋吟》《皇荂曲》《庸齋小集》《靖逸小集》《秋江煙草》《癖齋小集》《巽齋小集》《竹所吟藳》《北牎詩藳》《鷗渚微吟》《抱拙小藳》《蒙泉詩藳》《竹莊小藳》《東齋小集》《漁溪詩藳、乙藳》《檜庭吟藳》《骳藳》《露香拾藳》《雪卧詩集》《葛無懷小集》《臞翁詩集》《招山小集》《山居存藳》《斗野藳支卷》《静佳龍尋藳、乙藳》《采芝集、續藳》《看雲小集》《雪窻小集》《小山集》《雪蓬藳》《順適堂吟藳甲至戊集》凡四十種,似亦爲陳宅書籍鋪所刻。又有無陳宅書籍鋪刊記,版式行款字體與陳宅書籍鋪刻本不同,且其刻工無一見諸南宋浙本者,如《方泉先生詩集》每半葉八行,行十五字,四周雙邊,白口,雙魚尾,刻工有陳祥、何廣、李生、葉青;《雲泉詩》每半葉九行,行十七字,左右雙邊,白口,雙魚尾,刻工有周世昌、鍾惟一;《學吟》每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學詩初藳》每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四周雙邊,細黑口,雙魚尾,刻工有吳清、蔡慶。頗疑此四種書係毛氏汲古閣抄自别本而非陳宅書籍鋪刻本,則臺灣“中央圖書館”著錄之版本或可再考,而《四庫全書總目·江湖後集》提要所謂陳氏“其書刻非一時,版非一律”之説未可盡信。此外尚有《雪巖吟草》《芸居乙藳》兩種,雖版式行款與陳宅書籍鋪刻本相同,但既無陳宅書籍鋪刊記,亦未鈐毛氏印章。觀鄧邦述甲子(一九二三)孟夏之跋,謂此兩種抄本得於書市,與毛抄在伯仲間,含糊其詞,似不知來龍去脉,其實不然。因之前一年即民國十一年,鄧氏曾將此書借與上海陳立炎古書流通處影印出版,此兩種即古書流通處據别本補抄一併印入。時附於《石屏續集》後之《石屏長短句》及附於《梅屋詩藳》後之《梅屋詩餘》,鄧氏尚未借與吳昌綬刻入《宋金元明本詞》,故影印本尚是毛抄原本,後爲吳湖帆所得,現藏臺灣。而鄧氏所缺該兩種詞集,亦係古書流通處抄補使完。古書流通處影印《汲古閣景鈔南宋六十家小集》之同時,復付印所謂鮑氏知不足齋輯抄之《宋集補遺》《南宋八家集》,而兩鮑抄實皆古書流通處僞造(見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陳乃乾文集·海上書林夢憶錄》)。凡古書流通處所抄之本,除《石屏長短句》抄手稍劣外,餘皆如鄧氏所言,抄寫精整,如出一手,唯鄧氏掩隱其詳耳。因此書所有之鄧氏甲子題跋與吳湖帆題識、吳梅題跋在古書流通處印書之後,故影印本缺如。僞造鮑抄之《宋集補遺》今不知蹤迹,《南宋八家集》則藏黑龍江省圖書館。本書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05 | 只看该作者
賈長沙集十卷(漢)賈誼撰 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喬縉刻本 傅增湘跋。框高十八·六釐米,寬十二·二釐米。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黑口,四周雙邊。賈誼(前二○○—前一六八),洛陽(今屬河南)人。文帝時召爲博士,超遷至大中大夫。出爲長沙王太傅,轉梁王太傅。事迹具《漢書》本傳。是書實即賈誼《新書》也。按《漢書·藝文志》著錄《賈誼》五十八篇,《隋書·藝文志》著錄《賈子》十卷《錄》一卷,《舊唐書·經籍志》作《賈子》九卷,《新唐書·藝文志》作《賈誼新書》十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作《新書》十卷,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作《賈子》十一卷。是唐以後,其本不一。宋刻傳於今者凡有二本:一建本,目錄後有“建寧府陳八郎書鋪印”一行,《過秦》分上、下二篇,而以《漢書》本傳爲第五十八篇;一潭本,宋淳祐八年(一二四八)長沙刻,從淳熙八年(一一八一)程漕史本重雕,《過秦》分上、中、下三篇,仍爲第五十八篇,雖附本傳而不計入篇數。清人盧文弨曾校定《新書》,收入《抱經堂叢書》,備列潭本、建本文字異同,可資參考。此本前有成化癸卯(十九年)七月朔,賜進士出身承德郎工部主事洛陽喬縉撰《賈生才子傳序》,謂與誼爲鄉人,因取馬、班二家之傳,並誼所爲論賦,略加隱括,纂而爲一,目曰《賈長沙集》。復捐貲繡梓,以廣其傳云云。次目錄、《洛陽賈生傳》。《過秦》分上、下二篇,合本傳凡得五十八篇(卷五《問孝》、卷十《禮容語上》二篇有目無文,與别本同)。《宗首》篇“彼自丞尉以上偏置其私人”,“偏”不作“徧”;“豈有異秦之季出乎”句下有“且謂天何權不甚奇而數制人豈可得也”十六字;《藩傷》篇“禍之所雜”,“雜”不作“罹”。《階級》篇“可謂長太息者也”,“謂”不作“爲”。皆與建本相合,與潭本違異。或即源出建本,與潭本不屬同一文本體系。卷端首行題“賈長沙集”,有補刻痕迹。次行空一格題“賈誼新書卷第幾”。此本卷三《威不信》篇前,目錄有《解懸》篇,正文缺失。卷七《諭誠》篇“舉被而爲禮”句下有小字注:“此間拆一板正文也”,後接“大使者曰否”至“楚王媿”云云,凡六十二字,爲《退讓》篇殘字。蓋所據底本此二處缺葉所致。明弘治十八年(一五○五)沈頡刻本《賈誼新書》有頡識語云“謹將‘洛本’與他本三復參校”。取對此本,《退讓》篇文字缺誤略同,知頡所據之“洛本”即此本。此本在明弘治間已不易得,流傳至今,更屬罕遇難求。除此之外,僅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殘帙,存卷二至三,凡二卷。鈐有“新安汪氏”“啓淑信印”“古潭州袁卧雪廬收藏”“積學齋徐乃昌臧書”“南陵徐乃昌校勘經籍記”等印。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曾予著錄。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4:04 | 只看该作者
李商隱詩集三卷(唐)李商隱撰 清影宋抄本 徐乃昌跋。框高二十·一釐米,寬十四·八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雙邊。李商隱(八一三—八五八)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内(今河南沁陽)人。纍官東川節度使判官、檢校工部員外郎。工詩文,駢文與温庭筠、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體”;詩與温庭筠並稱“温李”。按李商隱之詩集,《新唐書·藝文志》載有《玉溪生詩》三卷,至宋代已佚,後所傳者,乃宋人新輯。檢宋江少虞《皇朝類苑》卷三十四《玉溪生》條,知錢若水曾據唐末浙右傳本採摭於前,得四百餘首;楊億(一説楊大年)復於真宗咸平、景德間重加搜集,得五七言詩、長短韻歌並雜言凡五百八十二首。然二氏之輯是否獨自刊行,後之傳本是否以錄詩居多之楊氏輯本爲依據,難以詳考。之後公私目錄著錄,《崇文總目》有《李義山詩》,《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文獻通考》有《李義山集》,《宋史·藝文志》有《李商隱文集》,書名既異,則李集流傳在宋代蓋有數本,惜其原刻亦皆久煙無聞。今所傳諸本,最爲接近宋本面貌者有二:一爲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所庋藏之影宋抄本《李商隱詩集》三卷;一爲明崇禎年間常熟毛氏汲古閣刊刻之《唐人八家詩》本《李義山集》三卷。此即上海圖書館藏本,其行款與國家圖書館藏本相同,當同出一源。卷端無著者題署,前後無序跋;目錄首尾皆題“李商隱詩集上中下目錄”。各卷之葉版心中分别有“李上”“李中”“李下”。觀其諸端特徵,疑所據之本非宋時單刻獨行,或是唐人集叢刻之零種亦未可知。因玄、絃、炫、弦、驚、警、擎、鏡、弘、殷、恆、貞、楨、懲、徵等字缺筆,曙、讓不避諱,故前人多以爲其底本刊刻於仁宗時。卷上收錄二百四十一首,卷中二百三十二首,卷下一百二十二首,總凡五百九十五首。其中卷下《席上贈人故桂林滎陽公席上出家奴》一詩,與卷上《席上作一云予爲桂州從事故府鄭公出家妓令賦高唐詩》乃異文重出。卷下初輯至《井泥四十韻》止,以後有所增益,注明“續新添二十六首”,始《夜思》,止《安平公詩》,説明該文本陸續編成,可能非出一手。粗覽此本,有明顯誤字。如卷上《歸墅》“渠濁村舂急”,“舂”誤作“春”;《韓碑》“願書萬本誦萬過”,“願”誤作“頭”;《蝶三首》,目錄與正文詩題皆誤作“二首”;《三月十日流盃亭》,目錄誤三爲二;卷中《聞歌》“斂笑凝眸意欲歌”,“斂”誤作“劔”,“香灺燈光奈爾何”,“灺”誤作“地”;《韓冬郎即席爲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余方追吟連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絶寄酬兼呈畏之員外》,“余”,目錄、正文誤作“徐”,“侍”,目錄誤作“待”,“久”,目錄、正文誤作“文”;卷下《題道靖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顔中丞所置虢州刺史捨官居此今寫真存焉》,“寫”目錄誤作“焉”;《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討”,目錄誤作“計”,等等。此類訛誤雖不知是刊刻抑或抄寫之過,然皆屬魯魚豕亥,未有臆改之迹,基本保存現知最早宋本面貌。而與此本屬同一版本體系之清康熙東山席氏琴川書屋所刻《唐詩百名家全集》本,校勘雖力,宋本面目已改,不能與此本同日而語也。至於毛氏汲古閣所刻《唐人八家詩》本,與此影抄本書名不同者外,主要區别是:一、删去影抄本卷下之《席上贈人故桂林滎陽公席上出家奴》,易爲《江上憶嚴五廣休》,而此詩影抄本在“續新添二十六首”内;二、改影抄本之“續新添二十六首”部分稱爲“新添集外詩”,在《安平公詩》之後增《赤壁》《垂柳》《清夜怨》《定子》四首(《赤壁》《定子》乃杜牧作,《垂柳》或唐彦謙作,前人已有指出)。或謂毛刻所據底本要早於影抄本之底本,但檢其卷中《題鄭大有隱居》“結構何峰是”之“構”字已闕筆,則其底本當刻於南宋紹興年間。清馮浩《玉溪生詩箋注》引馮班所言,“《赤壁》至《定子》四首,北宋本不載,南宋本始有之”,蓋有以也。且毛氏爲刊刻《唐人八家詩》,統一版式,其行款與字體結構已變異,終不若影抄本得宋本之真。此本清初曾爲錢興祖之物。檢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書目》著錄《六韜》一書(現藏國家圖書館),謂錢興祖從宋本影抄,因疑此影抄本或亦錢氏所爲。後遞經長洲汪氏藝芸書舍、仁和朱氏結一廬收藏,有近人徐乃昌題署。《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卷十二著錄,傅增湘稱之爲傳世最善之本。鈐有“興祖”“孝修”“士鐘”“閬源父”“結一廬臧”“仁龢朱澂”“子清”“子清真賞”“復廬贅婣滬上所得”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3:51 | 只看该作者
禪月集二十五卷(唐)釋貫休撰 清初影宋抄本 孫潛跋。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字。無直格。貫休(八三二—九一二)字德隱,俗姓姜氏,號禪月大師、得得來和尚,婺州蘭溪(今屬浙江金華)人。七歲出家。精奧義,詩奇險,工書畫。乾寧初居杭州,投詩錢鏐,又依荆帥成汭,晚入蜀依王建。著有《西岳集》等。事迹具《宋高僧傳》。是集爲貫休殁後弟子曇域應衆人之請而編成。曇域自序作於前蜀王衍乾德五年(九二三),稱尋檢稿草及暗記憶者,約一千首,乃雕刻版部,題號《禪月集》。南宋時,本書已罕見流傳。嘉熙四年(一二四○)婺州蘭溪縣兜率寺主持禪悟大師可燦訪得舊本,重刊行世。此本係孫潛據錢謙益家藏舊抄本影寫,宋諱“匡”“貞”字闕筆,不避南宋諱。分卷處題名相銜接,猶存底本原式。前有楊傑、江衍題詩,吳融序,卷末有曇域後序。又有可燦重刻記,周伯奮、師保、祖聞、紹濤、童必明、余璨、徐琰等跋。知源出宋嘉熙四年僧可燦刻本。通計全書,得詩七百十首,與曇域所稱約一千首者差距較大,疑僧可燦刻時已有缺佚,並非完書。本書有明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常熟翁氏舊藏,今歸中國國家圖書館。又有江夏徐氏所藏影宋抄本,《四部叢刊》初編據以影印。二本行款、文字與此本一致,屬同一文本系統。本書另有明正德九年(一五一四)柳僉抄本,書末僅附曇域、可燦、周伯奮三序,楊、江題詩、童必明跋,後歸錢謙益,現藏上海圖書館。取對此本,互異不少:卷一《野田黄雀行》“深蒿葉暖”,柳本作“蒿深”;《夜夜曲》“更深撲落金錯刀”,柳本“錯”作“剪”;《擬古離别》“他日再相逢”,柳本“再”作“載”。卷二《陽烏爍萬物》“我本事蓑笠”,柳本“事”作“是”;《常思李太白》“紫皇案前五色麟”,柳本“案”作“殿”;《擬齊梁酬所知見贈二首》“清如仙手琴”,柳本“仙”作“纖”;《漁家》“漁女漁兒掃風葉”,柳本“女”作“父”;《苦熱寄赤松道者》“驕冷奢涼合相憶”,柳本作“驕奢涼冷”。卷三《懷張爲周朴》“赤蟹濁醪許多好”,柳本“蟹”作“面”;《冬末病中作》“東風吹草木”,柳本“東”作“冬”。類此者甚多。通行之明末毛氏汲古閣刻《唐三高僧詩集》本即據柳僉抄本重刻,而多訛字。《四庫全書》收錄本書,以毛本繕寫。以上三本,同屬另一文本系統。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二十九著錄秦氏雁里草堂舊抄本,後歸瞿氏鐵琴銅劍樓,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其文字多同柳本系統,然亦間有與此本同者。此本卷末有己丑七月孫潛跋,己丑蓋即清順治六年(一六四九)。鈐有“孫潛之印”“潛夫”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3:50 | 只看该作者
韓非子二十卷 清影宋抄本。顧廣圻跋。每半葉十三行,行二十四字,小字雙行二十四至三十字,無直格。《漢書·藝文志》著錄《韓子》五十五篇,梁阮孝緒《七錄》載《韓子》二十卷,與今本相符。傳世以宋乾道改元中元日黄三八郎印本爲最古,今已亡佚不傳。元代有至元三年(一三三七)奎章閣學士何犿寫校本,其中《和氏》《奸劫殺臣》《説林》《内儲説下》等篇有脱文,缺字較多。明代所傳諸本出自元何犿本系統,率多缺文。自萬曆十年(一五八二)趙用賢刻本出,始據宋本補足文字。然趙本凡遇其不解者,多有更改,字句已非舊觀。此影宋抄本,字體猶存南宋初建刻遺意,宋諱避至“慎”字。前序後有“乾道改元中元日黄三八郎印”刊記一行。黄三八郎爲南宋初建寧府書坊主人,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曾刻《鉅宋廣韻》。有清人張敦仁藏記,又有敦仁之二子薦粢、葆采印,疑即張氏家抄。卷五後、卷二十末有清嘉慶十年乙丑(一八〇五)顧廣圻手跋。是年顧氏於張敦仁家得見宋乾道本,係張氏從李書年家借得。顧氏承張氏命,以此抄本覆勘宋本,有跋云:“仍合《藏》、趙三本撰《識誤》上、中、下卷附寫於後,庶將來讀者有以考其得失焉。”可知原書附有顧氏撰《識誤》三卷手稿,今已缺佚。本書另有清錢氏述古堂影宋抄本,曾經黄丕烈以李書年家藏宋乾道本校過,與此本同出一源,排版方式大體相同,稍有差異:錢抄卷八之第三至四葉、第八葉、第十一至十二葉,卷十一之第四葉,卷十七之第六葉與此本不合,此本與李書年家藏宋本排版方式一致,黄丕烈認爲或是錢抄底本有修版或抄補之病,則此本較錢抄更爲近真。《顯學》篇脱去七十七字,此本與錢抄同,知宋乾道本已有缺文。参酌此本與錢抄,乾道本真面庶幾可見。是書以清嘉慶二十三年吳鼒影宋刻本爲最著,吳氏所據爲其家影抄宋本,亦出李書年家藏本,校勘出顧廣圻手,卷末附顧氏撰《識誤》三卷,嚮稱精善。然學者近年發現此本與錢抄有明顯錯誤,當是宋刻原本如此,吳本已作修改(張覺《〈韓非子〉版本源流述略》,《古籍整理與研究》第七期)。今取吳本覆核,此本與錢抄同而與吳本不符者約計百處,知吳本已有修改。卷一《初見秦》“復與魏氏爲和”,此本“和”作“利”;卷二《揚權》“毋專信一人而失其都國”,此本“都”作“郡”;卷三《十過》“昔者楚共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此本“共王”作“王共”;卷六《解老》“無緣而妄意度也”,此本“妄”作“忘”。以上諸條,改字刻痕較深,疑吳刻試印樣本猶依底本,正式印本始加更正,改字者或爲顧廣圻。顧氏翻刻明吳元恭本《爾雅》,亦經改易,並非底本原貌,與吳本情況相近。顧氏翻刻舊本,不輕改古書,人所習知。然其於底本顯然誤字往往訂正而不予説明,則少有人知。非得此原書參對,不易發現。鈐有“古餘珍藏子孫永寶”“葆采”“薦粢葆采兄弟之印”“廣圻審定”“顧廣圻印”“思適齋”“顧澗薲手校”“徐乃昌讀”等印。舊爲豐潤張氏家物,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8 | 只看该作者
全宋詩話十二卷(清)孫濤輯 稿本 施嵩跋。框高十八·七釐米,寬十二·二釐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孫濤(生卒年不詳)字樂山,石門(今浙江桐鄉)人,因境内有語兒溪,又自稱語水人。增廣生。博覽群書,尤善形家言,辨析精微。有《全唐詩話續編》二卷。是書前有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孫氏自序云:“余性喜諸家詩話,自幼披覽之餘,輒手錄之,積成卷帙,歲在甲子,即仿尤文簡《全唐詩話》例,專輯《全宋詩話》。”甲子當在乾隆九年,知其編輯此書,前後歷三十年。全書收錄詩家五百七十餘人,或因人而存其詩,或因詩與事而存其人。首列帝后諸王,次以年代先後分列諸家,卷末專錄釋、道、閨秀。每則先錄詩事,多引自宋人筆記、詩話、文集等,末繫小傳。又自序云:“顧前明諸公,尊唐而黜宋,李北地謂不讀唐以後書,是欺人語。比有厭唐人之規幅者,高詡宋人,詆唐人不足師,必曰離之始工,是未知正而先言變,均非持論之平也。”清初以降,詩壇多有宗唐與宗宋之争。孫氏選錄各家,較少門户之見(參見陳尚君《全宋詩話解題》,《上海圖書館未刊古籍稿本》,復旦大學出版社二○○八年版)。雖捃摭未稱全備,而有宋一代詩人,燦然略具。此爲作者謄清稿本,末附清嘉慶十六年(一八一一)施嵩跋是書云:“繕寫方竣,將付梓人,而先生(孫濤)遽赴玉樓,未竟其志。此書流入闤闠,爲友人所購,余披閲之,覺搜羅宏富,如游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縱趙宋人才未必盡此,而考其軼事,亦足以備一氏之文獻也。倘復不加愛護,恐先輩畢生精力所寄,一旦徒供蠧食,豈不可惜?爰以名人書畫易得,什襲藏之,俟有能力任剞劂者付焉。”嵩字禮登,號少峰,石門人。工山水。有《少峰詩鈔》《唾餘集》。事迹見李濬之輯《清畫家詩史》卷己上,又見[光緒]《嘉興府志》卷六十《石門》。是書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有清抄本,有馮登府校並跋,跋稱“是書爲施君少峰收藏”,“吾師顯亭夫子從其假鈔,命爲校讎一通”,知彼本係從此本繕出(參見宋建昃:《一部稀見的抄本—全宋詩話》,《山西大學學報》二〇〇一年第六期)。此本鈐有“施嵩之印”“少峰”“少施氏”“禮登”“餘閒居”“嵩印”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才子書施耐菴水滸傳七十五卷七十回(元)施耐菴撰(清)金人瑞評 明崇禎貫華堂刻本。框高二十釐米,寬十四·一釐米。每半葉八行,行十九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施耐庵生平爵里、學行業績簡況,前錄明容與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忠義水滸傳》時已介紹。施耐庵詩作流傳極少,有套曲《秋江送别》傳世。其文學成就主要爲與弟子羅貫中編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江湖豪客傳》等小説。《江湖豪客傳》成書後,定名《水滸傳》。金人瑞(一六〇八—一六六一)原名金采,入清後改名人瑞,字聖歎(另一説張姓,名喟),别號鯤鵬散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幼年生活優裕,後父母早逝,家道中落。才思敏捷,爲人狂放不羈,曾參加歲試,因文怪誕而被黜革。再以金人瑞名參加科試,而考中第一,却絶意仕進,專事讀書著述。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七月十三日,因在民衆的抗糧事件後前往孔廟哭廟被斬立决,終年五十三歲。金聖歎博覽群籍,談易講佛,留下“唱經堂外書”“内書”“雜篇”等多種著述。今多散佚。其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他精於對作品的藝術分析,注重思想内容的闡發,他孜孜於創作規律的探索,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繼李贄、葉晝之後,將小説戲曲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他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厢》爲六才子書,擬逐一批注,但僅完成後二種,《水滸傳》即爲第五才子書。施耐庵依據宋、元平話和説書藝人的再創作編撰而成《水滸傳》後,有多種版本流傳。明代崇禎年間,金人瑞把百回本的《水滸傳》砍掉二十餘回,删去受招安、 征方臘等情節,加續了“驚惡夢”作爲結尾,成爲七十回本。每回一卷,正文前另有五卷,第一卷爲序文三篇,第二卷爲史臣斷宋史綱目,第三卷爲聖歎外書:讀第五才子書法,第四卷聖歎外書:錄古本水滸傳施耐庵原序一篇,第五卷楔子。這七十五卷七十回的本子,演繹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至今最爲流行。此本序中金聖歎曰:“吾既喜讀《水滸》,十二歲便得貫華堂所藏古本,吾日夜手抄,謬自評釋,歷四五六七八月而其事方竣,即今此本是也。”落款爲“皇帝崇禎十四年二月十五日”,書口下方均有“貫華堂”字樣,書中“玄”等清代諱字均不避,眉批、圈點布滿全篇,可知爲明崇禎貫華堂刻本。此本以後多有翻刻,然原本流傳稀少。是本在民國間先爲劉半農所得,一九四七年,包括是書在内的劉半農藏書,捐贈清華大學圖書館。書的卷端鈐有“江陰劉氏”印。書經修補並做金鑲玉裝訂。現藏清華大學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6 | 只看该作者
沈氏三先生文集六十一卷(宋)沈遘 沈括 沈遼撰 清初影宋抄本(卷十一至十二、五十二、五十七至五十八配清抄本)。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無欄格。沈遘(一○二八—一○六七)字文通,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進士。歷江寧府通判、知制誥、知杭州。明於吏治,令行禁止。召知開封府,遷龍圖閣直學士,拜翰林學士、判流内銓。沈括(一○三一—一○九五)字存中。沈遘從叔。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進士。提舉司天監,擢知制誥,兼通進銀臺司。有《夢溪筆談》《蘇沈良方》等。沈遼(一○三二—一○八五)字睿達,號雲巢。沈遘弟。神宗熙寧初,爲審官西院主簿,監明州市舶司及杭州軍資庫。攝華亭縣,以嫌奪官流永州,徙池州,流連江湖數年,益偃蹇傲世。事迹具《宋史》本傳。是書卷一至十爲沈遘《西溪集》,卷十一至五十一爲沈括《長興集》,卷五十二至六十一爲沈遼《雲巢編》。南宋時刊於括蒼(今浙江麗水)。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七著錄《三沈集》六十一卷,今已不可見。可見者最早爲明萬曆刻本,卷尾多有“從事郎處州司理參軍高布重校兼監雕”一行,知所據爲南宋高布處州刊本,或即《直齋》所記之括蒼本。“遘”字敬避,注“御名同音”四字,蓋依宋本原式翻出。《長興集》卷三至十二、三十一、三十三至四十一原闕未刻。此清初傳抄本,避諱、款式均同萬曆本。萬曆本傳世者,所見有二帙,一王聞遠舊藏本,現藏浙江圖書館,刷印清朗;一劉喜海舊藏本,現藏國家圖書館,刷印未清。卷五十五《德相送荆公三詩用元韻戲爲之》“由來知徤捷”之“捷”字、《德相所示論書聊復戲酬》“白髮何爲鑷”之“鑷”字、《初創二山》“基構有遺躅”之“躅”字,卷六十一《雲巢詩並序》“少習因病爲藥瞑”之“少”字等,王藏本清晰可辨,劉藏本模糊難識。今取此本勘驗,劉藏本文字模糊處,此本亦缺字留白,蓋從萬曆本抄出,非直接抄自宋處州刊本。原謂影宋抄本未確。是書另有清康熙吳允嘉抄本,亦從萬曆本抄出,劉藏本模糊處,吳抄本文字無缺,其底本狀況或與王藏本略同。吳抄本由吳允嘉校補文字,爲後來光緒浙江書局重刻本之底本。卷三十二《延州重修嘉嶺英烈王廟碑文》“而天地鬼神陟降先後出於”下一葉約計三百字,吳抄本脱去,局本亦沿其失,此本該葉則文字完足。由此可見,此本與吳抄本文字互有得失,可以彼此印證。又,吳允嘉跋指“存中與文通爲叔侄行,今本先《西溪》而後《長興》,以卑冠尊,義不可解。或以文通之孫元用曾爲處州守,此必元用所刻,自尊其祖故也;又或因《宋史》附括、遼於遘傳,殆依史傳爲敘次”,又疑《長興》開卷有缺,故列《西溪》之後,其説恐未確。按之三沈生年,其先後次序正合今本排序。此本《西溪集》卷一《贈楊樂道建茶》詩後,錯裝入第二卷《送袁陟通判撫州》至《次韻和李審言上元寄王巖夫》十七首,此次《中華再造善本續編》影印,仍依原樣。原抄本紙張光潔度高,多鈐有“古香樓”“休寧汪季青家藏書籍”“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書印”等印,所配之另一抄本無此等印,紙張光潔度差,文字較萬曆本爲多,當另有依據。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5 | 只看该作者
幽蘭草三卷(明)李雯、陳子龍、宋徵輿撰 明崇禎刻本。框高十九·八釐米,寬十三·八釐米。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李雯(一六○七—一六四七)字舒章,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崇禎十五年(一六四二)舉人。入清,爲内閣中書舍人,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有《蓼齋集》。事迹具宋徵輿《雲間李舒章行狀》。陳子龍(一六○八—一六四七)字人中,更字卧子,號大樽,華亭人。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以定亂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於南京。尋以受魯王部院職,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獲,趁隙投河死。有《平露堂集》《白雲草》《湘真閣稿》《安雅堂稿》等。《明史》卷二百七十七有傳。宋徵輿(一六一七—一六六七)字轅文,一字直方,華亭人。清順治四年(一六四七)進士,授刑部江西司主事,晉員外郎中,官至副都御使。工詩賦,與同里陳子龍、李雯稱“雲間三子”。有《林屋詩文稿》。是書爲李、陳、宋三子詞集,前有陳子龍“題詞”,通論唐五代以下詞作盛衰之迹,闡明雲間詞人創作旨趣。中多倡和之篇,當作於明崇禎六年秋至九年秋冬間三子同時賦閑松江且過從甚密時(詳李越深《論〈幽蘭草〉的創作、結集時間以及價值定位》,《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二〇〇五年五月,第三十五卷第三期)。此本開版爲晚明風氣,卷上、中、下版心下方依次鎸三子堂名,曰“彷彿樓”“江蘺檻”“鳳想樓”。陳子龍“題詞”云:“吾友李子、宋子,當今文章之雄也。又以妙有才情,性通宮徵,時屈其班、張宏博之姿,枚、蘇大雅之致,作爲小詞,以當博奕。余以暇日,每懷見獵之心,偶有屬和。宋子彙而梓之,曰《幽蘭草》。”知爲宋轅文所輯刻,成於明崇禎九年或稍晚。前人或以三子某些詞寄興深微,有故國之思,而是書所收詞作之主旨與明清鼎革並無關涉。卷上李舒章詞,共四十二首,已收入清順治十四年石維崑刻本《蓼齋集》;卷中陳卧子詞,共五十五首,其中《南鄉子》(春風)、《錦帳春》(畫眉)、《木蘭花》(楊花)、《山花子》(雨愁)、《醉花陰》(不寐)、《一剪梅》(咏燕)、《玉樓春》(冬别)、《小重山》(水閣春月)八首爲通行之清嘉慶刻《陳忠裕全集》本所未收;卷下宋轅文詞,共四十八首,清初孔傳鐸編《名家詞抄六十種》之《海閭香詞》僅收錄其中四首,清順治刻《倡和詩餘》之《海閭倡和香詞》更無一首見收。是書所收詞較之通行本,字句異同處不少,間有通篇迥異者(如李舒章《清平樂》(秋曉)一首)。此刻傳本甚稀,爲清代以來諸藏家所未見。鈐有“曾在潘景鄭家”“景鄭詞籍”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3 | 只看该作者
類篇十五卷(宋)司馬光等撰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框高二十四·二釐米,寬十八·七釐米。每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小字雙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是書凡十四篇,目錄一篇,每篇分上中下。分五百四十部,以《説文》部目爲次,收錄三萬一千三百一十九字,將《集韻》已收之字收入。北宋仁宗寶元二年(一〇三九)十一月,翰林學士丁度等奏:“今修《集韻》,添字既多,與顧野王《玉篇》不相參協,乞委修韻將新韻添入,别爲《類篇》,與《集韻》相副施行。”詔王洙修纂。久之,洙卒。嘉祐二年(一〇五七)九月,以翰林學士胡宿代之。三年四月,宿奏光祿卿直祕閣掌禹錫、大理寺丞張次立同加校正。六年九月,宿遷樞密副使,又以翰林學士范鎮代之。治平三年(一〇六六)二月,范鎮出知陳州,又以龍圖閣學士司馬光代之。是時業已成書,惟繕錄未畢,四年十二月上呈神宗。次年神宗即改元熙寧,此書之刊印頒行當在熙寧中。是書北宋熙寧官刻本久已不存。明項氏天籟閣舊藏有明影抄本,今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爲本書傳世最早版本。版心下記刻工名,有陳忠、陳信、鄭彦、周元等一百餘人;書中遇“旻”“旼”“民”“苠”等字敬缺末筆,避金太祖諱;遇“晟”“盛”“乘”等字缺筆,避金太宗諱;遇“雍”“邕”等字缺筆,避金世宗諱;遇“堯”“蕘”等字缺筆,避金世宗父宗堯諱。世宗以下諱字不避。知源出金世宗大定間印本,或以爲即北宋末年官版,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十二月爲金人從汴京取得,金大定中重印時除去宋諱,代以金諱(孔仲温《〈類篇〉研究》)。今查書中刻工,周元曾於北宋宣和七年(一一二五)刻開元寺版《大方等大集月藏經》等,陳忠、陳信、鄭彦曾於北宋末年刻十行十九字本《史記集解》《後漢書注》,則其爲北宋刻,確有可能。其餘刻工或有出於金代補版葉者,因書經傳寫,已無法辨别。此毛氏汲古閣影抄本,與明影抄本行款一致,避諱、刻工相同。各卷尾間有校勘銜名:卷二下末有“校勘鄉進貢士臣杜融”字樣,卷四中末有“文林郎充辟廱直學臣陳堯臣校對”,卷八上有“校正”二字,卷十一上末有“秘書監校勘臣張璞校正”一行,均與明影抄本符合。二者同出一源,可無疑義。清康熙間曹寅將本書刻入《楝亭五種》,始通行於世。曹本與此本雖屬同一系統,而校勘未精,訛誤多有,不及此本之佳。鈐有“毛晉之印”“毛氏子晉”“宋本”“希世之珍”“明善堂覽書畫印記”“安樂堂藏書記”“怡府世寶”“徐乃昌讀”等印。曾爲清怡府收藏,後歸仁和朱學勤結一廬,又歸豐潤張佩綸。民國間徐乃昌曾於張佩綸之子志潛家觀書,並加題識。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2 | 只看该作者
拙齋文集二十卷拾遺一卷(宋)林之奇撰 附錄一卷 清影宋抄本(四庫底本)。框高二十二·五釐米,寬十七·四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九字,白口,左右雙邊。林之奇(一一一二—一一七六)字少穎,號拙齋,侯官(今福建閩侯)人。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莆田簿,改尉長汀,召爲秘書省正字,轉校書郎。卒諡文昭。其學出於呂本中,又授呂祖謙。著有《尚書全解》《觀瀾集》等。事迹具《宋史·儒林傳》。是書凡《道山記聞》二卷、詩一卷、雜文十七卷、拾遺一卷,附錄一卷。卷末附呂祖謙《祭文》、李橺《哀辭》、姚同《拙齋林先生行實》。《行實》云:“先生遺文二十餘卷,子沖之所裒集,及《場遊錄》《道山記聞》,藏於子沖之家,世未之見。”知子沖家本與今本編次不盡同。又云:“嘉定五年,郡博潘自牧諸父嘗從呂成公遊,知成公之學原於拙齋,乃請於郡而祠之於學。”則本書之刊刻,當不早於嘉定五年(一二一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著錄“《拙齋集》二十二卷”,馬端臨《文獻通考》著錄同,與今本卷數相符。此本抄寫工緻,版心下端書刻工姓名:王良、林伸、林文、林楠、林賜、周正、周全、周仲、蔡成、蔡仁、蔡太、鄧浚、鄧洽、鄧沂、傅顕、傅召、傅先、罕匠、葉嵩等。宋諱殷、讓、玄、徵、慎、敦等字缺末筆。是書另有宋刻殘帙,徐氏彊誃舊藏,現藏上海圖書館。觀其字體刀法,爲南宋後期江浙間所刻。取對此本,行款悉同,版心下刻工名一一符合,知此本即源出此宋刻。宋刻僅存卷四至五,凡二卷,賴此得見全貌。此本卷三版心下無刻工,與他卷不同。所收詩二十九首,見於呂祖謙《宋文鑑》卷十六至二十一,均非林之奇作。疑是書宋刻本傳世過程中曾遺失第三卷,坊賈取他書妄填,以充完本,後人亦失查隨誤(詳王開春《林之奇詩辨僞——兼論〈拙齋文集〉的版本源流》,《合肥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八卷第一期,九十—九十四葉)。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三十著錄之清抄本,出自清初文瑞樓影宋抄本,與此本行款、版式、文字皆同,當係同出一源。是帙鈐有翰林院滿漢文方印,前人著錄,題爲“四庫底本”。按《四庫全書》以“浙江鮑士恭家藏本”著錄,《浙江採集遺書總錄》壬集以“倦圃藏寫本”著錄,知當時進呈四庫館者非止一本。此帙無鮑、曹二氏藏印,定爲四庫進呈本,似較妥當。又有“仁龢朱復廬校藏書籍”“復廬流覽所及”“子清真賞”“結一廬臧書印”“徐乃昌讀”等印,朱氏《結一廬書目》卷四著錄。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1 | 只看该作者
諸葛孔明心書一卷 題(蜀)諸葛亮撰 明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韓襲芳銅活字印本。框高十六·七釐米,寬十一·八釐米。每半葉七行,行十四字,黑口,四周雙邊。諸葛亮(一八一—二三四)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人,蜀漢時官至丞相,封武鄉侯。卒諡忠武。事迹具《三國志·蜀書》本傳。是書凡五十篇,論爲將用兵之道,舊題諸葛亮撰。考忠武書作,《蜀書》本傳詳列目錄,初無是書之名,隋、唐諸志亦不見載。《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以本書“五十篇内之文,大都竊取孫子書,而附以迂陋之言,至不足道,蓋妄人所僞作”,列入《存目》。此本卷端題“浙江慶元學教諭瓊臺韓襲芳銅板印行”。前有正德十二年韓襲芳序云:“先任江右,寧都寇變,不測得此書,助其籌畫,收效良多,兹用活套書版翻印,以與世之志武事者共之。”檢明余文龍、謝詔等纂修《贛州府志》卷十,正德間寧都縣訓導有韓襲芳,文昌人,蓋即其人。卷前附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魯敏序,末附成化二十一年商良臣序,蓋出自明成化刊本。是書傳本頗多,推上海圖書館藏明刻黑口本存世最早,而以明末坊本最爲通行。凡此本與通行本文字異同處,如《將善》第八,“心欲察也”,通行本作“心欲一”;《戒備》第十七,“預備不虞”,通行本作“而虞”;《軍蠹》第十九,“擅結其身”,通行本作“擅給其財”;《謹侯》第二十一,“善食士卒”,通行本作“善養”;《假權》第二十八,“不聞有天子勑矣”,通行本作“天子之詔”;《三賓》第三十,“捷爪騰猿”,通行本作“捷若”;《揣能》第三十四,“主孰勝也”,通行本作“聖也”;《輕戰》第三十五,“與無主同矣”,通行本作“無將”;《戰道》第四十二,“持嚴金鼓”,通行本作“特嚴”;“設堅棚以衛之”,通行本作“堅柵”;“或多大鼓以亂其耳目”,通行本作“火鼓”;《西戎》第四十九,“自蹟石以南”,通行本作“以西”。明刻黑口本皆與此本相符,知此本文字確有所本,與流俗印本自不相同。明末坊本書版曾收入《廣漢魏叢書》,尚爲五十篇,後又收入《唐宋叢書》《説郛》,雖屬一版摹印,而削去《東夷》第四十七、《南蠻》第四十八、《西戎》第四十九、《北狄》第五十,共四篇,文字更不足據。此本爲孤帙僅存,經佚名者以朱墨二色手批。鈐有“吳興周越然臧書之印”“曾留吳興周氏言言齋”“楊元吉”等印。周越然《言言齋藏書目》著錄。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30 | 只看该作者
宋司馬温國文正公家範十卷(宋)司馬光撰 明萬曆七年(一五七九)莫與齊刻本。框高二十一·一釐米,寬十五·七釐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雙邊。司馬光(一〇一九—一〇八六)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北宋寶元元年(一〇三八)進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温國公,諡文正。著有《稽古錄》《涑水記聞》等。據《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載,是書首引《周易》及節錄諸經之語爲之綱領,以下分十九篇,皆雜採史事可爲法則者,亦間附以論説。其節目備具,切於日用,簡而不煩,足爲儒者治行之要。此本卷端題“明侍御鉅鹿後學陳世寶介錫校正”,前有萬曆七年莫與齊序、萬曆三年司馬祉序;後有嘉靖三十三年(一五五四)馬巒序、萬曆三年馬化龍序及司馬晰跋。蓋陳世寶初得《家範》遺書於夏邑,訂其訛,敘其次,分爲十卷,既而付梓。後其巡視東南河道,復囑莫氏重梓。陳世寶字介錫,鉅鹿(今河北巨鹿)人,萬曆中官監察御史,巡按江西,著有《古今寓言》。莫與齊,馬平(今廣西柳州)人,隆慶五年(一五七一)進士。此本或據萬曆三年陳世寶本翻出。刻工有王崇高、吳計秋、李元春、許高、郭淳等。此本卷四第十二葉“言笑之微”下脱“君子以爲難”至“外盡物内盡志”云云二百餘字,清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亦政堂本脱字正同,與此屬同一版本系統。是書另有明萬曆二十四年忠恕堂刻《由醇錄》本,取對此本,卷一葉七後行七“子生七歲,男女不同席”,忠恕堂本作“七年”;卷三葉十行九“未嘗輒出門閣”,忠恕堂本作“門閤”;卷五葉八行五“漢蜀郡太守范廉”,忠恕堂本作“廉范”;葉八後行八“原平伏勤”,忠恕堂本作“服勤”;卷六葉三後行七“及令死,當送葬”,忠恕堂本作“還葬”;卷七葉十二後行十“梁郡□成二人”,忠恕堂本作“車成”;葉十五後行八“婦人將欲趣火”,忠恕堂本作“自欲”;卷九葉八行六“食方於前”,“方”忠恕堂本作“方丈”。清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朱軾刻《朱文端公藏書》本係據忠恕堂本重刻,《四庫全書》又據朱軾本著錄,屬另一版本系統。此刻爲是書現存次早版本,與後來通行之本文字有異同,頗具校勘價值。此本鈐有“璜川吳氏收臧圖書”“瓣香”“求慊齋”“群玉山房”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29 | 只看该作者
中興館閣錄十卷(宋)陳騤撰 續錄十卷 清錢氏潛研堂抄本 黄丕烈校 程祖慶、楊守敬、葉德輝、余嘉錫、于省吾跋。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是書存十九卷,《中興館閣錄》卷一缺,《續錄》卷九衹存書名葉。《續錄》目錄、卷一《沿革》、卷七《官聯上》第一至五十一葉上、卷八《官聯下》前十一葉爲錢大昕手抄。陳騤(一一二八—一二〇三)字叔進,又作叔晉,台州臨海(今屬浙江)人。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第一。歷官將作監、秘書少監,贛、秀二州知州,秘書監,經筵官,太平州、袁州知州,吏部侍郎,禮部尚書,紹熙末以參知政事攝行三省事,慶元初以樞密院事兼參政,尋忤韓侂冑,提舉洞霄宮。卒諡文簡。乾道間曾主纂《國朝中興會要》二百卷,淳熙間主編《中興館閣書目》七十卷。詳見《宋史》本傳、《中興館閣錄》及《續錄》。是書分沿革、省舍、儲藏、修纂、撰述、故實、官聯、廪祿、職掌九門,備述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降館閣典故條格,是徵考南宋職官史事及人物生平之重要文獻。陳騤所撰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止,《續錄》乃後人因舊文以增附,於嘉定三年(一二一〇)是正訛舛增補缺略後編定,分門一依《前錄》。之後每歲杪或續有增益,刊於各卷之末,各門記事年月不一,晚至咸淳五年(一二六九)。按此書《前錄》,尤袤《遂初堂書目》及《宋史·藝文志》先後著錄,應曾有刻本或抄本單行。《續錄》始見於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與《前錄》一併著錄。其宋刻本今臺灣“中央圖書館”有藏,該館昔纂之《善本題跋真迹》著錄爲“宋嘉定三年刊嘉定四年至咸淳間遞增補本”;《善本書志初稿》著錄爲“宋嘉定三年刊寶慶至咸淳間增補本”;新近發表之《希古右文——搶救國家珍貴古籍特選八十種圖錄》著錄爲“南宋嘉定間刊寶慶至咸淳間增補本”,並謂《續錄》“内存空白葉,但印大題及卷次,知印行時已缺。全書又有缺葉。頗有殘泐處,非初印”。由於《續錄》之增補非在一時,且很可能隨增隨刻,舊版之損泐,後印時或不及修補。據此,兩《錄》之書當有嘉定三年刻印本及之後多種增刻内容不一之後印本流傳;陳振孫約卒於景定間,則《書錄解題》著錄之本或即嘉定三年刻印本,至少不及其殁後數年之增補文字。然而,衆多不同印本至明初皆泯滅不傳,所幸存者,似唯有臺灣“中央圖書館”所藏一種印本,蓋所有傳抄之本與《永樂大典》輯佚本,與該部宋本皆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前錄》缺卷一《沿革》,《續錄》缺卷九《廪祿》;一是書首李燾之序文僅存半葉。换言之,後之傳本恐均出自該部宋本。雖然,並不能以爲諸端缺失乃宋代刊刻時固有。今兩《錄》之流傳,主要爲宋本與《四庫全書》本兩大系統。宋本系統除臺灣“中央圖書館”之宋本外,多爲行款與宋本相同之傳抄本。其中最令黄丕烈所稱道者,即此錢氏潛研堂抄本。據宋本黄氏題跋,其曾以錢氏抄本、舊藏顧之逵抱沖氏之影宋抄本與宋本相較,發現宋本將《續錄》卷七“提舉編修國朝會要”銜以下三葉文字錯訂入《前錄》之中,影抄本亦以訛傳訛,並有臆改,而錢氏抄本則業已糾正。此外,黄氏還悉心以宋本校此抄本《續錄》之其他異同,恰從卷七錢氏手抄之處校起,故頗疑錢本之《續錄》係抄自别本而非徑自宋本,凡錢大昕手抄之文字,皆經其理董。至於《四庫全書》本,源自《永樂大典》輯佚本,復經館臣考訂,“補其脱漏者三十一條,正其舛錯者一十六條,而其紀載諸人爵里有與《宋史》互異者並爲臚注”,《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更易書名爲《南宋館閣錄》《南宋館閣續錄》。然與錢氏抄本相較,其文字脱漏仍然不免;宋本《續錄》卷七誤入《前錄》之三葉文字,其或作删削,但未補入《續錄》。此外又有光緒間錢塘丁氏所刻《武林掌故叢編》本,則據文瀾閣《四庫全書》本翻刻,價值又次一等。此本鈐有“稺衡”“祖慶”“楊守敬印”“葉德輝”“悳輝”“悳暉私印”“奐份”“德輝”“焕彬父”“郋園”“元尚齋”“郋園主人”“阿慶小印”“葉氏祕宋樓臧”“葉启發東明審定善本”“葉氏啓勛讀過”“葉启蕃”“余嘉錫印”“季豫”“狷翁六十嵗後書”“臧之名山傳之其人”“思泊”“于省吾印”“雙劍誃”“未兆廬臧書”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23 | 只看该作者
聲韻考四卷(清)戴震撰 手稿本 李文藻、段玉裁、孔廣森校 顧廷龍跋。框高十八·四釐米,寬十二·三釐米。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小字雙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戴震生平爵里、學行業績簡況,前錄稿本《續方言》時已介紹。是書四卷,凡十六篇,論及等韻、古音等音韻學問題,多有創見。《經韻樓叢書》本《聲韻考》段玉裁序以爲“學者得是書讀之,證諸宋時所存韻書,參考陳季立、顧亭林、江慎修以及予所著古音之説,可與讀古經傳,知聖人六書之法矣”。此本有李南澗藏書印,副葉有戴氏親筆識語二則,其一云:“戊子年擬用小板付梓,後因論《古韻》未詳備,遂止,其《古韻》一條,壬辰(三十七年)年始改定。”戊子年即當乾隆三十三年。按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乾隆三十一年條云:“是年先生所著《聲韻考》四卷已成,同志傳寫,凡韻書之源流得失、古音之由漸明備,皆櫽括於此。玉裁刻諸蜀中。癸巳以後,先生又取玉裁《音均表》之説,支、佳一部,脂、微、齊、皆、灰一部,之、咍一部,漢人猶未嘗通用,畫然爲三,補入論《古音》卷内。李大令文藻刻諸廣東,孔户部繼涵又刻諸曲阜。二刻與前刻詳略不同。”本書卷末顧廷龍跋據此定爲“壬辰、癸巳間所改定,爲南澗墨板底本”,當是。癸巳即乾隆三十八年。此本經作者修改,有初、中、後三種文本:初稿分二卷,自“反切之始”至“古音”爲一卷,“書玉篇卷末聲論反紐圖後”以下爲一卷;中稿分四卷,“反切之始”至“宋祥符廣韻”爲卷一,“考定廣韻獨用同用四聲表”爲卷二,“宋景德韻略”至“古音”爲卷三,“書玉篇卷末聲論反紐圖後”以下爲卷四;後稿亦分四卷,所異者“考定廣韻獨用同用四聲表”至“宋寶元集韻”爲卷二,“古音”爲卷三。卷三“古韻”篇“陳第屈宋古音義序”後,中稿有“毛先舒聲韻從説”“又曰進世考古者”兩條,後稿删去。今取此稿與清乾隆段玉裁刻《經韻樓叢書》本、清潮陽縣署刻本(即李文藻本)、清乾隆四十四年孔繼涵刻《微波榭叢書》本勘對,知中稿與段本略同;後稿與李本、孔本接近,是此本之可貴,不僅在於其爲李南澗墨板底本,更在於其能兼存作者前後三種文本之原始狀態,與後來傳刻本形成互補關係。又,此稿間有與李本、孔本互異處,如卷二“考訂廣韻獨用同用四聲表”篇中“如宋人之改,‘文’與‘欣’通,‘吻’與‘隱’通,‘問’與‘焮’通,‘物’與‘迄’通”。李本、孔本無“‘問’與‘焮’通”四字,似以此稿爲是。此本封面題“愛日樓聲韻考”,審爲段玉裁手書。卷一“反切之始”篇中附孔廣森篆書簽注一條。鈐有“李南澗藏書印”“青州東郭李氏藏書”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 12:20 | 只看该作者
古今樂府聲律源流考一卷(清)吳騫輯 稿本。每半葉九至十行,行二十至二十二字,無欄格。吳騫(一七三三—一八一三)字葵里,一字槎客,號愚谷,又號兔牀山人,海寧(今屬浙江)人。諸生。生平酷嗜典籍,遇善本輒傾囊購之,先後得書不下四五萬卷,築“拜經樓”以藏之。著有《詩譜補亡後訂》《國山碑考》《陽羨名陶錄》《拜經樓詩話》等。《清史列傳》卷七十二有傳。是書概述自漢至明歷代樂制沿革、聲律源流,内容多輯自正史、政書、禮書,簡而有要,頗便參考。書中於鄭樵《樂府總序》中“樂府之作,宛同風雅,但其聲散佚無所紀繫,所以不得嗣續風雅而爲流通也”,句旁以朱筆圈出;卷末又云:“欲復三代之元音,續漢魏之雅樂,以昭示百世,而上與《雲門》《咸池》《五莖》《六□英》齊修媲美。”皆可見吳氏撰述之微意。前附元李孝光《樂府詩集序》、宋鄭樵《樂府總序》《正聲序論》,末附“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次序”“元左克明古樂府次第”“國朝朱嘉澂樂府廣序”。此爲吳氏稿本,書中各朝事迹間以朱筆短畫别之;誤字以朱筆改正,脱字脱文補錄於旁,衍字則畫朱圈或朱墨點於字上。凡此類修改,均出吳氏之手。書眉朱筆批語,如《樂府總序》書眉朱筆批:“二篇括樂府聲律之要,最宜熟玩”云云,亦屬吳氏手迹。是書未見傳刻,存世僅此孤帙,彌足珍貴。此帙鈐有“兔牀”“拜經樓”“吳翼燕祕篋印”“吳翼燕考臧書畫之印”“吳氏丼克山房珍祕金石書畫圖籍之印”等印。現藏上海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随社  

GMT+8, 2024-9-22 08:48 , Processed in 0.024482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