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风尘妖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复制链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2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20:01 | 只看该作者
晋代人口的流动及其影响
人口流动的三个——东北、西北与南方
原因 :→“八王之乱”造成的人民外逃以避难;
          →胡族统治者为控制人口而强迫徙民。
时间:北方人民的大规模流动,始于刘渊起兵,以“永嘉之乱”以来为甚。

方向:→东北:托庇于鲜卑慕容政权;
          →西北:归依于凉州张轨;
          →南方:侨寄于孙吴故壤。
影响:→前燕、前凉、东晋的建立;
          →南北朝士族亦承其系统。
北人南来避难,一至长江上游,一至长江下游。
避难于长江下游的流人:
上层阶级(中州士族)
“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元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
                                                                                                           ——《晋书.王导传》
东晋是在北方士族和江东名宗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中层阶级或次等士族多来自江淮以北,人数众多,但政治文化地位不高,因之多居于京口晋陵近旁一带,逐渐形成江左被人武力集团。(如刘裕、萧道成、萧衍等)

避难于长江上游的流人:
北人南来之上层文化士族,其先本居南阳一带,后徙江陵近旁地域,至江左政权后期渐次著称。
北方中层社会阶级(次等士族)都有武力,居于襄阳雍州一带。亦包括寄居此间的雍秦流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2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20:13 | 只看该作者
北方胡族统治者的徙民与人民的囤聚问题(坞壁及桃花源)
永嘉之乱以来,胡族统治者往往将其武力所制地域的各族居民,迁往政治中心地带,以便控制并役使。
胡族徙民于政治中心地带,匈奴刘聪开其端。至后赵石虎时,徙民规模增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关中之人东迁出关,被迁徙的有各族各阶层之人。且石虎还曾将南方人民迁往北方。后赵徙民,为数多达数百万。这些人因乱迁回本土,则又是一次大迁徙。有脉络可寻的,是氐人和羌人的回迁。
前秦在苻坚之时,灭了前燕,又有一次徙民——将关东之人迁往关中。其后,苻坚又曾将本族人迁往关东。
北方战乱和胡族徙民,对各族而言,都是一种灾难。汉人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的,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那时的北方,到处都出现了坞。
堡坞的条件:→地势险阻
                   →可耕种,有山泉灌溉
《桃花源记》中所载,实为西晋末年以来坞垒生活的写照。真实的桃花源应在北方的弘农或上洛,其先世所避之秦应为苻秦而非嬴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7: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尘妖刀 于 2020-4-10 09:39 编辑

东晋与江南士族的结合
       东晋为北来士族与江东士族协力所建。东晋之际,北来士族与东吴本地士族虽有冲突,但可调和。东吴士族对中州人士有一种羡慕与钦佩的心情,处处都欲效仿洛阳士族。吴人的这种钦羡、效仿,对于东晋立国于江左,极为重要。
       武帝平吴之后,洛阳朝廷已有起用吴人之意,吴、晋士族乃能结合起来。只是起用吴人的政策刚开始不久,西晋便爆发了“八王之乱”,使该政策停顿下来。这便有待于东晋去做了。
       庐江陈敏曾乘中州之乱,据有江东,但基业未定,便告败亡,未能如孙氏的创业垂统。究其原因,在于江东名宗大族不愿与之合作。两晋末年孙吴旧壤内文化士族如吴郡顾氏,武力豪宗如义兴周氏等,都是当日最强的地方势力。陈敏既不属于文化士族,又非武力豪族,而是《晋书.华谭传》中所言的“仓部令史,七第顽冗,六品下才”,其阶级属性令顾、周士族最终抛弃了陈敏,归向晋朝。对于江东豪宗来说,他们宁可拥护与自己阶级出身、思想信仰(儒家名教)相同的司马氏立国于孙吴旧境,也不愿意看到陈敏这种令史、顽冗、下才在孙吴旧境称王。
       当然,南北士族非无界限矛盾。《世说新语》、《晋书》、《三国志》均记载了北人对南人的轻视,但在南北士族之间,占主要地位的,是阶级和信仰一致。这决定了他们不是分,而是合。
       此外,还应看到,在匈奴刘渊起兵后,南方也面临着胡马凭陵的危险。南北实力对比,北强南弱,特别在东晋初年更是如此。
“(咸和五年)石勒将刘征寇南沙,都尉许儒遇害,进入海虚。六年春正月癸巳,刘征复寇娄县遂掠上虞。”
                                                                                                                                                       ——《晋书.成帝纪》
“季龙自率众南寇历阳,临江而旋,京师大震。”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
       后赵曾一度兵临长江,为江东本身利害计,江东士族也必须与北方士族协力同心,以阻胡骑。南北界限比起夷夏界限,又微不足道了。
       明乎此,始可谈东晋的建国。
      在东晋的建立与稳定上,最有功绩的人物是王导。他的功绩就在于笼络吴人,协调南北各阶级特别是南北士族在南方的利益,以坚定地支持东晋对付北方胡族统治者的进攻,进而克复神州。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世说新语.言语》

    当琅琊王司马睿(元帝)徙镇建康之初,“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这种情势使王导十分焦虑。经过他的努力,局面才有了转机。

“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乘肩舆,具威仪,(王)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                                                                               ——《晋书.王导传》
     晋之皇室与中州避乱南来之士大夫,就阶级属性而言,与江东士族实为同一气类,故能得其拥戴。然若非王导努力,“吴会风靡,百姓归心”之局面尚不知须待何时。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顾荣)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世说新语.言语》
     从这二人的对话中,当年情势可见一斑。顾荣的答语,实际上是一种默契,即允许北人寄居江左,并与之合作。双方协定既成,南人与北人勠力同心,共御外敌,神州免于全部陆沉,东晋南朝三百年的世局因此决定。 在东晋建国的过程中,王导厥功甚伟。《世说新语》中颇有例证,表明王导对吴人的笼络。但这种笼络并非对所有吴人都能立即生效。譬如义兴周氏就曾造反。和朱、张、顾、陆等文化士族不同,义兴周氏(后又有沈、钱等族)属于武力强宗,难于驯服。周氏起兵,大抵与南来的北人侵入其居住地有关。但王导在其后依然尽力笼络义兴周氏。如周勰起兵失败后,王导“不穷治,抚之如旧”;元帝、王导更是在晋陵丹阳之京口建立侨郡县,安插北来流人,使之避开吴人势力强大的义兴等郡,不致侵犯吴人的利益,引起冲突和不安。
    在胡马窥江的情势下,东晋的建立有特殊的意义。而东晋是建立在南北各阶级协调的基础上的,之所以说元帝、王导的政策成功,正是因为它促使南北各阶级的利益趋于协调。 王导治理东晋的政治方针,可以参见《后汉书.班超传》中所载的班超与任尚谈治理西域的方针:
“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
    这里的“大纲”,在当时就是求得内部的“和靖”,以共同对付北方胡族统治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14:56 | 只看该作者
楚子集团与江左政权的转移
东晋至南朝宋
东晋是在南来的北方士族和江东本地士族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北方士族和江东一等士族,都是文化高门。东晋之初,从王敦和苏峻的叛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高门缺乏将领。苏峻之乱是陶侃平定的,而陶侃却不被当日胜流以士类待之。《世说新语.容止》载温峤劝庾亮往见陶侃之言云:
“溪狗我所悉,卿但见之,必无忧也。”
又《后汉书》一一六《南蛮传》章怀注引干宝《晋纪》云:
“武陵、长沙、庐江部夷,槃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
槃瓠蛮即谿或溪族,所以号为“溪”,与五溪地名至有关系。陶侃以武功位至通显,从整个东晋来看,虽是个例,却亦可见东晋高门士族却反可为将领的人才。东晋将领之职后来落到了流人中有武力的中层阶级楚人之手。
南北朝史乘所谓“楚”,既与《史记.项羽本纪》所说的“西楚”(指以彭城为中心的地域)的一部分相当,又含淮南或江西。
“黄回,竟陵郡军人也......在江西与诸楚子相结,屡为劫盗......明宝启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
                                                                                                                                                     ——《宋书.黄回传》
“义军主黄回募江西楚人千余。回所领并淮南楚子,天下精兵。”
                                                                                   ——《宋书.殷琰传》
“淮南楚子”与“江西楚子”义同。善射善战,为楚人的通则。
《梁书》二〇载陈伯之偷刈邻里之稻时曾被田主呵为“楚子”。因其乃济阴睢陵人。而睢陵“前汉属临淮,后汉属下邳”,正当淮南之地。
南朝史乘称淮北徐、兖之地亦为楚。
“前废帝景和元年......孝祖忽至,众力不少,并伧楚壮士,人情于是大安。”
                                                                                                 ——《宋书.殷孝祖传》
殷孝祖所部兵众乃兖州兵士,故称为“伧楚壮士”。
“楚”往往与“伧”连称。如“伧楚壮士”、“江西伧楚”(《南齐书.王融传》)、“淮南伧楚”(《北齐书.王琳传》)、“侨杂伧楚”(《梁书》四九《文学传.钟嵘》)等。又《世说新语.雅量》刘注引《晋阳秋》云:“吴人以中州人为伧。”则“伧”字在吴人 心目中,为包括淮南楚子在内的北人。
《魏书》所谓“楚”,与南朝史乘中所谓之“楚”,意义虽有相近之处,但差异性较大。如《魏书》中所言“龙亢楚”、“丹徒楚”、“武进楚”等,是对南朝境内北人的贬称。北朝人诋毁南朝人,凡中原人流徙南来的,北朝人俱以“楚”目之,故“楚”之名变成一个轻蔑的名词,为北朝呼南朝疆域内北人的通称。
南来本人有文武之别,武人多为楚人。苏峻之乱,桓彝曾“纠合义众”讨苏峻,他可称之为豪族将种。桓温为桓彝长子,勋业并茂,而谢奕称之为“老兵”。
“奕每因酒,无复朝廷礼,常逼(桓)温饮,温走入南康门避之。奕引温一兵帅共饮。曰:‘失一老兵,得一老兵,亦何所怪。’”
                                                                                                                                                          ——《晋书.谢奕传》
又《晋书.王述传》载王述对其子王坦之言曰“汝竟痴邪,讵可畏温面而以女妻兵也。”可见王述也把桓温看作兵。
起兵荆州,夺取东晋政权,改国号为楚的桓玄,又是桓温之子。这亦可说明楚人桓氏尚武。不过,桓玄并未能转移东晋的政权,即在此时,比谯国龙亢楚子更有武力的彭城楚子刘裕兴起,终灭东晋。
刘裕为晋陵丹徒京口里的楚人。楚人过江,大都居于京口里一带。此地可称为楚人的大本营。
《世说新语.捷悟》“郗司空在北府条”刘注引《南徐州记》,谓“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这即是因为京口为楚人的大本营。太元初,谢玄所组织的以彭城刘牢之为首的“北府兵”,主要是楚人。北府兵集团亦可名之为京口楚子集团。
东晋政权的转移,应追溯到孙恩、卢循之乱。桓玄即乘孙、卢之乱起兵,并一度夺得东晋政权。刘裕率京口楚子集团打败桓玄,后又平定孙、卢之乱,从而掌握东晋大权。义熙九年,刘裕上表土断。此年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宋书》一《武帝纪中》)这一规定是对京口楚子集团的特殊优待。刘裕最终易晋为宋,依恃的仍是该集团。
京口楚子集团为东晋南朝数百年武力之所出。京口兵即北府兵,为最强之兵。淝水之战谢玄挫败苻坚,得力于这批人为士卒。下至孙恩、桓玄之平,宋、齐之建立,兵力亦出于此。东晋需要它来维系,也难免为它所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22: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尘妖刀 于 2020-2-26 22:34 编辑

南朝齐、梁二萧
齐、梁二萧原居东海兰陵,过江后居于晋陵武进,被《魏书》成为“晋陵武进楚”。
萧道成作为一个楚子军人,之所以能在诸楚子中取得成功,是因为取得了三齐的精兵。
宋明帝泰始年间,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被魏攻取,产生了一批流民。如“淮西七郡民多不愿属魏。连营南奔。”淮西当西楚之地,这实际上是楚子的又一次南奔。(不限于楚人)
泰始六年九月,萧道成自广陵迁镇淮阴,得到了来自淮北与淮西的一大批新人。
“桓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初,崇祖遇太祖(萧道成)于淮阴,太祖以其勇武,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
                                                                                                                 ——《南齐书.桓崇祖传》
“苏侃,字休烈,武邑人也。......遇太祖在淮上,便自委结。上镇淮阴,以侃为详密,取为冠军录事参军。”
                                                                                                                 ——《南齐书.苏侃传》
“河东汾阴人也。......太祖镇淮阴,渊遁来南,委身自结。果干有气力。太祖使领部曲,备卫帐内,从征伐。”
                                                                                                                ——《南齐书.薛渊传》
由此可见萧道成在淮阴的时候,北方人来投奔他的颇为不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齐射手”。
“(桂阳王刘)休范分兵攻(新亭城)垒东,短兵接战,自巳至午,众皆失色。太祖曰:‘贼虽多而乱,寻破也。’杨运长领三齐射手七百人,引强命中,故贼不得逼城。未时,张敬儿斩休范首。”
                                                                                                             ——《南齐书.高帝纪上》
杨运长所领三齐射手,乃青、徐沦于北魏时,从齐地南奔的流人。他们是萧道成所依恃的精兵,亦是其夺得帝位的资本。由此亦可见,由京口楚子集团左右时局的时代行将结束。
晋陵武进楚萧衍起兵于雍州,依凭的是雍州武力。雍州武力主要由甚为粗武的雍、秦流人组成。雍州(治襄阳)之于荆州(治江陵),犹如北府(京口)之于建业。
“萧雍州(萧衍)蓄养士马,非复一日,江陵素畏襄阳人,人众又不敌,取之必不可制。”
                                                                                                               ——《梁书.萧颖达传》
襄阳的得失与荆襄的胜负,往往影响历史的变迁。从晋时桓玄起兵荆州,进而打败杨佺期、殷仲堪,控制荆襄,后又因失去雍州而败亡,到梁时萧道成击败荆州刺史沈攸之(得益于萧道成实现将张敬儿安插到雍州),再到萧衍起兵,都可以看出雍、秦流民对历史的影响。
梁武帝善骑射。《南史》五九《任昉传》略云:
“梁武帝克建邺,霸府初开,以为骠骑记室参军。始梁武与昉过竟陵王西邸,从容谓曰:‘我登三府,当以卿为记室。’昉亦戏帝曰:‘我若登三事,当以卿为骑兵。’以帝善骑也。至是引昉,符昔言焉。”
梁武帝可说是善战楚子的最后一个代表。楚子的天下,始于桓彝,终于梁武。其显赫者为刘裕。江左是前有东晋司马氏,后有陈朝陈氏,其间大都为楚人的势力。
梁武帝统治南朝近半个世纪,流寓于南朝境内的北人豪族将种,逐渐变得不善战。以致侯景之乱时,梁朝不得不起用新从北方南来的降人为将帅。如抵抗侯景乱兵,保卫台城的是北来降将羊侃,最后反击并消灭侯景的也是北来降人王僧辩、羊鸦仁。
南朝前期宋、齐、梁的政治史,概括言之,是以北人中武装善战的豪族为君主,而北人中不善战的文化高门为公卿,相互利用,以成统治之局的历史。在这个时期,南人相对于北人来说,尚是个不善战的“民族”。侯景之乱时,南方土著豪酋,乘隙兴起,南朝历史就此转入了另一个阶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585

帖子

0

精华

风云蜜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9
26#
发表于 2020-3-5 19:13 | 只看该作者
  读书笔记,这四个字真是离我有点遥远了。谢老师真认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3-5 21:37 | 只看该作者
顾千城 发表于 2020-3-5 19:13
读书笔记,这四个字真是离我有点遥远了。谢老师真认真啊。

顾老师有木有当主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585

帖子

0

精华

风云蜜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19
28#
发表于 2020-3-5 22:42 | 只看该作者
风尘妖刀 发表于 2020-3-5 21:37
顾老师有木有当主播啊

没有,家里有事,同事顶上了。谢老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6861

帖子

2

精华

管理员

随社社员、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375

社课状元社课探花社课进士

29#
发表于 2020-3-11 1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历史就头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6861

帖子

2

精华

管理员

随社社员、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375

社课状元社课探花社课进士

30#
发表于 2020-3-11 14: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不过还是要点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0

主题

6861

帖子

2

精华

管理员

随社社员、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375

社课状元社课探花社课进士

31#
发表于 2020-3-11 14: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还用不同颜色做了标注   这可是个费功夫的细活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19:44 | 只看该作者
清清静如茶 发表于 2020-3-11 14:05
还用不同颜色做了标注   这可是个费功夫的细活儿啊

利用宅家时间装模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0 18:12 | 只看该作者
梁、陈时期士族的没落与南方蛮族的兴起
梁建业、江陵两大士族集团的灭亡
       南朝至梁亡已告一段落,梁末国土日削,扬子江北部沦丧。梁之失败,亦南朝之失败。陈亡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推究梁之灭亡,当追根于梁武帝的政策。
    “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冬月四更竞,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然仁爱不断,亲亲及所爱愆犯,多有纵舍,故政刑驰紊。”           ——《南史.梁本纪中.武帝纪》
       又《隋书》二五《刑法志》载:
    “陛下(梁武帝)为法,急于黎庶,缓于权贵,非长久之术。诚能反是,天下幸甚。”
       由此可见,梁武帝虽勤政,但素来纵容权贵,政刑紊乱到极点,权贵急剧腐烂下去。
       在此背景下,上行下效,州郡“唯以应赴征敛为事”,导致“天下户口减落”,而各地宰守也因“风俗侈靡”而“皆尚贪残”,人民贫困,士族腐朽。凡此种种,皆表明梁时统治阶级已经走上败亡之路。
       作为统治阶级的士族,包括一流士族与次等士族,在南朝被称为“复士”,可以享受免除税役的特权。全部负担都落在庶民身上。梁之五十年,士族贵人唯以侈靡为务。梁武帝虽自诩节俭(“除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稔,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积累岁月”),但在佛事之上,他却舍得花钱。
       在梁朝,有一种异常的现象,即用铁币来取代铜币。
    “至普通中,乃议尽罢铜钱,更铸铁钱。人以铁钱易得,并皆私铸。及大同已后,所在铁钱遂如山丘,物价腾贵。”     ——《隋书.食货志》
       这造成了“通货膨胀”,搞得民穷财尽。铜钱到哪里去了呢?被梁武帝用去营造佛的金身了。
       在佛教史上,有这样一种情形:佛的金身与铜钱有矛盾。佛教有“三武之难”。从第二次、第三次可以看出,废佛不久便铸钱(以佛之金身造钱),而梁武帝却将铜钱用来造佛的金身,更自称“三宝奴”,甚至四次舍身入寺,要求朝廷赎回。统治阶级的奢侈昏聩,致使梁朝所谓“太平盛世”之下,隐伏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梁时士族无论文臣还是武将,无论建业集团还是江陵集团,都已经腐朽了。梁武帝作为楚子的最后一个代表,尚善于骑马。至元帝则“素不便驰马”,梁时士族甚至惧马如虎。
  “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莫不震慑,乃谓人曰:‘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颜氏家训.涉务篇》
      又《南史.顾协传》记梁武帝尝谓:
   “北方高凉,四十强仕;南方卑湿,三十已衰。如协便为已老(顾协时年三十有五),但其事亲孝,与友信,亦不可遗于草泽。”
      三十便已衰已老,如此士族又安得不亡?
      梁末,建业与江陵两大士族集团,为两批外族及被解放的奴隶所灭。建业集团亡于侯景之乱。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颜氏家训.涉务篇》
    又《魏书.岛夷萧衍传》略云:
   “初(建业)城中男女十余万人,及陷,存者才二三千人。......始景渡江及陷城之后,江南之民及衍王侯妃主,世胄子弟,为景军人所掠,或自相卖鬻,漂流入国者盖以数十万口,加以饥馑死亡,所在涂地,江左遂为丘墟矣。”
    台城之围,城中皆为不能战的吴人及北来士族,城外则为北将或外来民族。侯景“又募北人先为奴者,并令自拔,赏以不次。......于是奴僮竞出,尽皆得志”。台城的胜负实为整个社会民族的胜负。
    江陵士族或来自南阳,或来自建业。西魏攻陷江陵,“汝南王封、尚书左仆射王褒以下,并为俘以归长安。乃选百姓男女数万口,分为奴婢,小弱者皆杀之。”(《南史.梁本纪下》)江陵这支士族也被消灭了。
    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的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的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5938

帖子

1

精华

超级版主

随社编辑常理、理事、论管会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1674

社课状元社课进士优秀版主

3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20: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风尘妖刀 于 2020-3-22 21:00 编辑

陈与南方蛮族
       这里说的南方蛮族或南蛮,泛指南方溪、俚、越等族。
       陈时,楚人的武力已经消失,为镇压变乱,陈朝起用应时而起的南方土著,楚子的天下变成了南方土著的天下。
陈朝以前,在以武功显名的南人将帅中,最著名的有吴兴沈氏一族。如沈田子、沈林子、沈庆之、沈攸之、沈文季等,以及王敬则、陈显达、陈庆之诸人。
       吴兴沈氏世奉天师道,并以将门见称于世,颇有源于信仰天师道,“拳足善斗”的溪族的嫌疑。吴兴沈氏累世贵显,文采昭著(如沈约),而北来士族如褚渊,却以“门户裁之”。又如王融,也以蛤蜊同类相讥。
       考《世说新语.雅量》“王僧弥、谢车骑共王小奴许集”条载王珉骂谢玄之词云:
        “汝故是吴兴溪中钓碣耳。”
       刘孝标注云:“玄叔父安曾为吴兴,玄少时从之游,故珉云然。”此条中,颇疑“碣”为“狗”之伪写,则此亦可为吴兴沈氏为南方蛮族之旁证了。
       刘裕曾言“吴人不习战”,袁淑亦曾谓“南人怯懦”,但这些是相对于善战的楚人、北人而言的。在吴人不习战的偏见中,酝酿着南方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壁之豪的兴起。而侯景之乱恰好给了南方土豪洞主(江左的土人,即魏收所谓巴、蜀、傒、俚诸族)承隙而起的机会。侯景之乱不仅为南朝政治上的巨变,也是江东社会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南方蛮族的兴起方式大致为两种:一是率兵入援建业,因而坐拥大军;二是啸聚徒众,趁着州郡主将率兵勤王之机,以依法形式或强迫取代其位。继梁朝而起的陈朝,不得不承认这种事实,以取得他们的支持。而且,陈朝皇室本身门第较低,非出自豪家将种,而出自经土断后,被列为吴人的低等北人。《陈书.高祖纪上》略云: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也。......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高祖以梁天监二年癸未岁生。”
       由此可知,陈氏与王敬则同类,王敬则本临淮射阳人,侨居南沙,接士庶以吴语,为最低等的北人。亦与“本非将种,亦非豪家”的义兴国山人陈庆之同类。
       陈朝所起用的大将多为南方土豪洞主。这是当时事势造成的。《陈书.熊昙朗传》云:
       “梁末之灾沴,群凶竞起,郡邑岩穴之长,村屯坞壁之豪,资剽掠以致强,恣陵侮而为大。”
       这些乘乱而起的“群凶”,是不可能镇压的,只能起用。“昙朗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骑将军”(《陈书.熊昙朗传》)、“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陈书.华皎传》)等记载,都说明南飞土豪洞主起为将帅的时代,在梁陈之际到来。兹略引史文数条,以见梁末岩穴村屯酋豪之兴起。      
    “侯安都,始兴曲江人也。世为郡著姓。善骑射,为邑里雄豪。......高祖入援京邑,安都引兵从高祖,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并力战有功。”    ——《陈书.侯安都传》      
     《宋书.良吏传.徐豁传》载“郡(始兴)既遏接蛮俚”,则侯安都颇有俚族之嫌。他乘侯景之乱,招集兵甲三千,兴起于始兴,后来做了陈朝大将。      
    “黄法奭,巴山新建人也。少劲捷有胆力,步日行二百里,矩跃二丈。颇便书疏,娴明薄领。出入郡中,为乡里所惮。侯景之乱,于乡里合徒众,太守贺诩下江州,法奭监知郡事。”    ——《陈书.黄法奭传》        
        又 :           
    “熊昙朗,豫章南昌人也。世为郡著姓。有膂力,侯景之乱,稍聚少年,据丰城县为栅,桀黠劫盗多附之。......绍泰二年,昙朗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骑将军。”     ——《陈书.熊昙朗传》      
       又:         
    “周敷,临川人也。为郡豪族。胆力劲果,超出时辈。性豪侠,轻财重士,乡党少年任气者咸归之。......侯景平,梁元帝授敷宁州刺史。”      ——《陈书.周敷传》      
       以上黄法奭(巴山新建)、熊昙朗(豫章南昌)、周敷(临川)等,都是乘侯景之乱兴起的南川(赣江流域)土豪洞主。按《南史.胡谐之传》载胡谐之为“豫章南昌人”、“家人语傒音不正”。胡谐之又曾被梁州刺史范柏年斥为“俣狗”,这些都可说明胡为南川傒族人,即槃瓠蛮人。若依《南史.胡谐之传》出生地域的关系言之,则黄法奭等当与“傒狗”同类,亦南川蛮也。        
       又《陈书.程灵洗传》略云:      
    “程灵洗,新安海宁人也。少以勇力闻。步行日二百余里,便骑善游。......侯景之乱,灵洗聚徒据黟、歙以据景。景军据有新安,新安太守湘西乡侯萧隐奔依灵洗,灵洗奉以主盟。”        
      又《陈书.留异传》略云:        
    “留异,东阳长山人也。世为郡著姓。......侯景之乱,(异)还乡里,召募士卒。太守沈巡援台,让位于异。......绍泰二年以接应之功,除缙州刺史,领东阳太守。”        
      又《陈书.陈宝应传》略云:        
    “陈宝应,晋安侯官人也。世为闽中四姓。父羽,有才干,为郡豪雄。......侯景之乱,晋安太守,宣化侯萧云以郡让羽,羽年老,但治郡事,令宝应典兵。......高祖受禅,授闽州刺史。”        
       以上程灵洗(新安海宁)、留异(东阳长山)、陈宝应(晋安侯官),据地域论,当是越种。这些人都是乡里雄豪,乘侯景之乱,或聚徒起兵,或以势力强迫取代州郡主将之位。        
       又《陈书.侯瑱传》略云:      
    “侯瑱,巴西充国人也。世为西蜀酋豪。(梁鄱阳王萧)范迁镇合肥,瑱又随之。侯景围台城,范乃遣瑱辅其世子嗣入援京邑。京城陷,真与嗣退还合肥,仍随嗣徙镇湓城。俄而范及嗣皆卒,瑱领其众,据有豫章之地。”        
      又《陈书.徐世谱传》略云:        
    “徐世谱,巴东鱼复人也。......侯景之乱,因预征讨,累迁至员外郎散骑常侍。......绍泰元年,征为侍中、左卫将军。永定二年,迁护军将军。”      
       侯瑱、徐世谱是以合法形式,乘侯景之乱兴起的巴地酋豪。      
       上述人物完全可以证明,梁陈之交是南朝政治史上一个大变化的时代,楚子集团的时期结束了,士族的历史结束了,原来默默无闻的南方蛮族中的土豪洞主,纷纷登上了政治舞台。陈朝便是依恃南方土著的豪族建立起来的。此为江左三百年政治社会的大变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随社  

GMT+8, 2024-11-23 23:46 , Processed in 0.023921 second(s), 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