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往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中华再造善本——明清编(不全)

  [复制链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3:48 | 只看该作者
精選古今名賢叢話詩林廣記十卷後集十卷(宋)蔡正孫輯 明弘治十年(一四九七)張鼐刻本。框高二十二·三釐米,寬十四·六釐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同,白口,四周單邊。
蔡正孫字粹然,號蒙齋、蒙齋野逸、蒙齋野逸人、蒙齋野逸叟等,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據正孫所編《唐宋千家聯珠詩格》卷十五《客程尋詩》自注“僕己未年二十有一”,由此可推知其生當爲南宋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卒年不詳。《唐宋千家聯珠詩格》自序末署“歲庚子春三月”,即元大德四年(一三○○),是年正孫仍在世。師事謝枋得,入元不仕,以詩酒自適,結醉鄉吟社、湖海吟社。除此書外,尚著有《東坡和陶詩話》(即《陶蘇詩話》)、《唐宋千家聯珠詩格》。事見《詩林廣記》自序。 宋亡後,正孫棄舉子業,肆意於諸家之詩,編成此書。前有自序,署“歲屠維赤奮若”,蓋成於元至元二十六年(一二八九)。自序稱:“暇日採晉、宋以來數大名家及其餘膾炙人口者,凡幾百篇,抄之以課兒侄,併集前賢評話及有所援據摹擬者,冥搜旁引,而麗於各篇之次。凡出於諸老之所品題者,必在此選。”《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稱此書“前集載陶潛至元微之共二十四人(按:實爲二十三人),而九卷附錄薛能等三人,十卷附錄薛道衡等五人。後集載歐陽修至劉攽二十八人(按:實爲二十九人),止於北宋。其目錄之末,稱編選未盡者見於《續集》刊行。今《續集》則未見焉。兩集皆以詩隸人,而以詩話隸詩。各載其全篇於前,而所引諸説則下詩二格,條列於後。體例在總集、詩話之閒”。書中所選詩篇詩話今或散佚,賴此以傳,故彌足珍貴。然《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言此書“凡無所評論考證者,即不空錄其詩”,故所選之詩未必爲作家代表作,又偶有截取詩句或遺漏詩題者,且有搜採詩話而失於鑒識者。 《唐宋千家聯珠詩格》最早由其子彌高刻梓,此書最早或亦家刻,惜久已不存。後有元刻本,每半葉八行,行十六字,黑口,左右雙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一部,惜不全,殘存十五卷(卷一至三、七至十,後集卷一至八)。後有明正統十一年(一四四六)王瑛刻本,黄裳《來燕榭讀書記》曾著錄,謂“半葉八行,行十六字。大黑口,單欄。末有正統十一年龍集丙寅季春中旬日奉政大夫陜西按察司僉事陽平王瑛跋,有秋霜烈日印”。王瑛跋曰:“予按臨西□,公暇往謁參贊軍務大理寺丞洛陽羅公尚綱,出斯集見示。……(予)因念寧夏僻在邊方,人罕得睹,遂捐廩給命工鋟梓,以廣其傳。”惜其蹤迹渺杳。正統本之後,又有明弘治十年張鼐刻本,即此本。此本首爲張鼐《重刊詩林廣記序》,稱:“第舊板磨滅,魯魚互出,因命子齊貢士較正重刊,藏於家塾,與鄉黨學詩者共之。”末署“弘治丁巳春三月望日,賜進士中憲大夫河南提刑按察副使奉敕保固河防兼督水利前監察御史濟南張鼐書於黄陵之半閑堂”。張鼐,卒於明正德五年(一五一○),字用和,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進士出身,授襄陵知縣,後任監察御史。弘治初年,陞河南僉事,進參議,因協助治理黄陵岡遷副使。事見《明史》卷一百八十六。此本鈐有“安樂堂藏書記”“明善堂覽書画印記”等印,知爲怡親王弘曉怡府舊藏。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3:46 | 只看该作者
鍾嶸詩品三卷(南朝梁)鍾嶸撰 明沈氏繁露堂刻本。框高十八釐米,寬十三·八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四周單邊。
鍾嶸(?—五一八?)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齊永明中,與兄鍾岏、弟鍾嶼並爲國子生。後舉東州秀才,出爲南康王侍郎。梁初,衡陽王出守會稽,引爲記室。後遷西中郎將晉安王記室。卒於官。
嶸學通《周易》,詞藻兼長,所作《詩品》又名《詩評》,選漢魏以來一百二十人詩,論其優劣,並借鑒漢代以來 “九品論人,七略裁士”之法,將所選詩人詩作分爲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釐爲上、中、下三卷,亦不失爲創格。毎品之首各冠以序,妙達文理,與《文心雕龍》並稱。《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曰:“王士禎極論其品第之閒多所違失。然梁代迄今,邈踰千祀,遺篇舊製,什九不存,未可以掇拾殘文,定當日全集之優劣,惟其論某人源出某人,若一一親見其師承者,則不免附會耳。”又曰:“史稱嶸嘗求譽於沈約,約弗爲奬借,故嶸怨之,列約中品。案約詩列之中品,未爲排抑,惟序中深詆聲律之學,謂蜂腰鶴膝,僕病未能;雙聲叠韻,里俗已具。是則攻擊約説,顯然可見,言亦不盡無因也。”《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本傳載嶸爲衡陽王記室時,曾受命作《瑞室頌》,“辭甚典麗”,惜其文已佚。 此帙爲明沈與文繁露堂刻本,版心下鎸“繁露堂雕”。正文標題、人名均以白文標識。卷前有藏園先生七十歲小像。書衣有張蓉鏡題識,曰:“道光甲午六月,得之郡城袁氏,舊臧書家也。子孫保之。”又題“宋槧《鍾嶸詩品》足本祕册,明楊五川先生藏善本”。卷下末附刊《文獻通考》所錄陳氏《書錄解題》一則,後有嘉定戊寅六月十六日東徐丁黼書於上饒之覽悟堂跋語。卷末有後人錄楊五川跋。楊五川名楊儀,字夢羽,號五川,江蘇常熟人。嘉靖五年(一五二六)進士,工部主事,辭官歸里後築“萬卷樓”,聚宋元舊本及法書名畫、鼎彝古器,江左推爲博雅。 此書當爲楊儀所藏,清初歸吳天章。吳天章名倬,號闇然室主人,生於崇禎年間,清初徽州休寧派製墨高手,擅製集錦墨。此書後輾轉至吳中袁氏手中,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又爲張蓉鏡所得。 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云丁黼跋後“有割裂痕,意爲刻書人原跋,書估割去,欲以冒宋本耳”。書中有“雯”“天章”朱文連珠印、“蓉鏡珍藏”“張印蓉鏡”“雙鑑樓”“傅沅叔臧書記”“臧園名士”“晉生心賞”“萊娛室”“萬象涵古今”等印。表明此本遞經名家收藏,流傳有緒。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3:45 | 只看该作者
日知錄八卷譎觚十事一卷(清)顧炎武撰 清康熙九年(一六七〇)自刻本 傅增湘跋。框高十八·九釐米,寬十三·六釐米。每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左右雙邊。
《日知錄》是顧炎武的代表作,目錄前有小引云:“愚自少讀書,有所得輒記之。其有不合,時復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則遂削之。積三十餘年,乃成一編。取子夏之言,名曰《日知錄》,以正後之君子。”知本書爲其一生讀書札記的彙編。所附《譎觚十事》是辯答李焕章的十封信,内容多與山東地理有關。 此本乃傅增湘舊藏,傅氏《藏園群書題記》卷八認爲是康熙九年顧炎武應友人勸説在江蘇淮安所刻之八卷本,即世所稱符山堂初刻本,或稱自刻本。清吳騫《拜經樓藏書題跋記》卷四、近人繆荃孫《藝風堂藏書續記》、潘景鄭《著硯樓書跋》等都持此議。按書前《初刻〈日知錄〉自序》謂“遂於上章閹茂之歲,刻此八卷。歷今六七年,老而益進,始悔嚮日學之不博,見之不卓,其中疏漏往往而有,而其書已行於世不可掩”云云,“上章閹茂之歲”即康熙九年,六七年後作序,則此本爲康熙十六年後印本。又顧氏所著《蔣山傭殘稿》卷一《與友人書》稱“《日知錄》初本乃辛亥年(康熙十年)刻”。傅增湘認爲“先生札中所言當不誤也”(本書卷首傅氏題記),周可真《顧炎武年譜》認爲前者指開刻,後者指刻成,所説較合理。
國家圖書館藏有另一部著錄爲初刻八卷本《日知錄》,不附《譎觚十事》。目錄第一葉及之前部分佚失,不知有無自序。所存部分與此本對校,有兩處不同: 其一,卷六“漢王子侯”條,另本“誤也。安有王莽時獨此一國不廢者乎。必是叔皮之書,而孟堅矢之不改耳”二十九字,此本改作“《表》云:‘傳至曾孫侯會邑嗣,免,建武復封。’是光武之紹封,有此兩人。安衆以褒忠,海昏以嘗居尊位故與”。黄汝成《日知錄集釋》卷二十二《漢王子侯》條作“《表》云:‘賀以神爵三年薨,坐故行淫辟,不得置後。初元三年,釐侯代宗以賀子紹封,傳至孫原侯保世嗣,傳至曾孫侯會邑嗣,免,建武復封。’是光武之復封有此二人,安衆以褒忠,海昏以嘗居尊位故與?” 其二,卷七“柏梁臺詩”條,另本“又按平王襄,元朔中公卿奏以爲不孝,請誅。天子不忍置法,削五縣,僅有八城。平王於武帝親屬益疏,而又得罪,安得有來朝侍宴之事”數句,“僅有八城”以下二十二字此本改作“而其來朝,一以元朔二年,一以太初四年,皆不當元封時”。《集釋》卷二十一“柏梁臺詩”條作“又按平王襄,元朔中以與太母争樽,公卿請廢爲庶人。天子曰:‘梁王襄無良師傅,故陷不義。’乃削梁八城,梁餘尚有十城。(原注:《漢書》言削五縣,僅有八城。)又按平王襄之十年爲元朔二年,來朝;其三十六年爲太初四年,來朝。皆不當元封時”。分析異文可知此本爲修版重印本,《集釋》本是在此本文字基礎上擴充而成。蓋重印時有所剜改,加《初刻〈日知錄〉自序》十二行(傅氏謂“字仿顔體,當爲張力臣筆”),並附刻《譎觚十事》。 《日知錄》在定稿付刻前後已有不少抄本流傳,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八卷本《日知錄》一部,著錄爲稿本(此稿並非顧氏字體,顯係抄本),文字與此本間有不同,亦可參考。 此本八卷共計一百四十條,原刻有句讀,書眉有前人批注。内容以經義史學、輿地藝文考證爲多。此後十餘年間,顧炎武對《日知錄》不斷增益删改,標目、歸卷也多所改訂。《自序》謂重印時已“漸次增改得二十餘卷”。至其去世後,門人潘耒據其手稿於康熙三十四年在福建建陽所刻,已擴爲三十二卷,是爲遂初堂本,通行於世。至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黄汝成又刻《日知錄集釋》三十二卷,更爲通行。八卷本遂流傳甚稀。今《再造善本》影印,對於考察顧炎武學術思想之演變不無裨益。 《自序》題下鈐“陸宇燝印”“抱經樓”印,知本書曾經明末抗清志士陸宇燝、藏書家盧址遞藏。陸宇燝字春明,别署披雲,浙江寧波人。盧址字丹陛,一字青厓,浙江鄞縣人,藏書處名抱經樓。民國時抱經樓書散出,在上海“古書流通處”書肆出售,此本爲繆荃孫所得,後歸傅增湘,一九四九年後傅氏捐贈國家,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3:44 | 只看该作者
庚子銷夏記八卷(清)孫承澤撰 清乾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一七六〇—一七六一)鮑廷博刻本 葉商跋並錄何焯批注又錄何焯、朱筠、余集、夏璜、盧文弨題識。框高十九釐米,寬十三·五釐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雙邊。
孫承澤(一五九二—一六七六)字耳伯,一作耳北,又字思仁,號北海、退谷,晚號退翁,别署退道人、退谷老人、退谷逸叟,祖籍益都(今山東青州),其先於永樂中遷入順天大興(今屬北京),故爲北京人。明崇禎四年(一六三一)進士,授陳留知縣,調祥符縣,除刑科給事中。十六年李自成克北京,授爲四川防禦使。入清,起授吏科都給事中,纍官至吏、兵部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太子太保。順治十年(一六五三)引疾歸,家居二十餘年,思以講學自見。事見清王崇簡《孫公承澤行狀》(《碑傳集》卷十)。承澤學問淵洽,又家富藏書,一生筆耕不輟,著述甚豐,尤長於書畫鑒賞。 據是本卷一、四兩篇自序,可知是書乃承澤退居後所作,成於清順治十七年庚子四月至六月間,故以“庚子銷夏”名之。是書乃承澤評騭所藏晉唐以來書畫真迹及古石刻之作,凡書畫真迹三卷,古石刻拓本四卷,又《寓目記》一卷,則皆他人所藏而承澤及見者,别爲一卷附之。每條各爲敘述始末,考證異同,四庫館臣謂其“鑒裁精審,敘次雅潔,猶有米芾、黄長睿之遺風”(《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十三是書提要)。
是書最初僅有抄本流傳,最早刊本當爲乾隆二十五至二十六年鮑廷博、鄭竺寫刻本。是本目錄末有乾隆二十年鮑廷博跋,云“偶於吳下抄得之”。又是本張賓鶴跋曰:“鮑子以文客吳門,於藏弆家借鈔得之,其中魯魚亥豕不一而足,以文精心校勘,正其訛謬,殆幾完善。且謀剞劂,而慈水鄭君弗人見之色喜,捐資以助其成。余子蓉裳工小楷,爲寫七卷。其《寓目記》一卷,以文屬余續終之。始開雕於乾隆庚辰臘,越辛巳二月克藏事。”據此可知,是本由鮑廷博於乾隆二十年從吳門藏書家借抄而得,經過精心校勘,並得到鄭竺(字弗人,號晚橋)的資助,於乾隆二十五年十二月至二十六年二月期間刻竣。其中,前七卷由余集寫樣,卷八《寓目記》則由張賓鶴寫樣。 此寫刻本尚有兩次補刻。初次補刻增加卷首乾隆辛巳(二十六年)六月盧文弨序、卷末乾隆辛巳霜降節後余集跋、卷一末乾隆辛巳七月十九日鮑廷博題識,補刻時間當爲乾隆二十六年霜降之後。再次補刻又於卷八後增加《間者軒帖考》一卷,蓋鮑氏借抄之本脱此考文,刻成乃得之,故别爲一卷。是本爲原刻本,無上述盧序、余跋、《間者軒帖考》,卷一末雖有鮑廷博題識,細核字體,當爲葉商抄錄。 考承澤别有《研山齋珍賞歷代名賢墨蹟集覽》一卷(清抄本,現藏南京圖書館),其小序與是書卷一幾同;《研山齋珍賞歷代名賢法書集覽》三卷(清抄本,現藏湖北省圖書館),其小序與是書卷四幾同,大抵其卷一對應是書卷四至六,其卷三對應是書卷七;《四庫全書總目》《研山齋墨蹟集覽一卷·法書集覽三卷》之提要認爲二者“其文亦與《庚子銷夏記》同,惟前後編次頗異,蓋即《銷夏記》之稿本也”。又有《研山齋珍賞歷代名賢圖繪集覽》三卷(清抄本,現藏湖北省圖書館),其小序與是書卷八幾同,其文亦多具是書中,《四庫全書總目》認爲“此特其隨筆記錄之初稿,其中同異之處皆以《庚子銷夏記》《研山齋圖繪集覽三卷》爲長”。 是本鈐有“翁之繕印”“公勁”“长乐郑振鐸西諦藏书”“長樂鄭氏臧書之印”等印,可知爲翁之繕(一八七四—一九一八,又名之善,字蘭茝、柟士、蘭士,號鬲庵、漫時、公勁,晚號晦翁,翁同龢曾侄孫)、鄭振鐸舊藏。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13:43 | 只看该作者
茶餘客話十卷(清)阮葵生撰 稿本 戴璐校正 阮鍾瑗批注。框高十八·九釐米,寬十四·九釐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雙邊。
阮葵生(一七二七—一七八九)字寶誠,又字萍廬、樂君,號山,一作吾山,晚號安甫,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中舉,二十六年會試以中正榜錄用,授内閣中書,入值軍機處,兼三館纂修。歷任監察御史、通政司參議、刑部侍郎等職。通經史,工詩文,勤於著述,詩賦出入漢魏六朝,而以流麗爲主。著作有《七錄齋集》《茶餘客話》《秋讞志略》等十數種,生前均未付梓。 阮葵生出身於翰墨世家,天資早慧,智力過人,《山陽縣志》稱之“生而才識卓越,爲文下筆立就”。與弟芝生齊名,有“淮南二阮”之目,是“灑掃會”重要成員。其爲人有節,居官清正,“耿直不面諛人,人有過而面斥之,退而相忘”“熟精法律,屢决大獄”“治獄以明察平允見稱於時”,爲“刑名總匯熟諳之員”。 阮葵生“少侍文京師,即識國家掌故”,晚乃訂其詩文。所著《茶餘客話》是其生平讀書論學與記述見聞之筆記,“記前型,搜逸事,考證典物,多有未經人道者”(《國朝詩人徵略》卷三十五)。内容極爲廣泛,舉凡政治、史地、學術思想、科學工藝、文學藝術,以至花木鳥獸、飲食起居,無所不有。隨手記錄,不拘形式。長則千言,短者十數字。然創作嚴謹篤實,文筆簡煉。寫作遵從其所抄錄唐李肇《國史補》之原則:“言報應,敘鬼神,述夢卜,近幃箔,悉去之;紀事實,探物理,辨疑惑,示勸戒,采風俗,助談笑,則書之。此可爲叢説雜著之式。”(本書卷十九)在清人筆記中,此書流傳較廣,聲名較著,資料價值較高。記載地方掌故軼事較爲詳盡,對於研究淮安地方史有重要參考價值。
此書約成於乾隆二十六年,其子鍾琦及阮元均稱初稿爲三十卷。阮氏去世二年後,其同寅戴璐選十二卷三百二十餘條以印行。戴氏偶有按語,於所記有所訂補。然所選常有删節,又任意顛倒先後,紊亂原作體制;十二卷本另有嘉慶間南匯吳省蘭《藝海珠塵》本。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王錫祺修《山陽縣志》,得讀全稿,據以印爲二十二卷,計有一千七百餘條。但印數較少,流傳不廣。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復將王本校改錯訛,並與戴本逐條對校,收入《明清筆記叢刊》中。將戴氏按語以注語補入。戴本所多十條,輯爲《補遺》,附在書後。此本書衣題“司寇公《茶餘客話》原本,共計拾本。戴璐菔塘先生親筆校正,堂叔高祖鍾瑗定甫公親筆加批。來孫純敬藏”。卷前有阮鍾瑗跋文二篇。知此本曾經戴璐手校,其從子阮鍾瑗批注,且家藏較久。此本雖著錄爲十卷,然經細緻清點,所存乃二十一卷,分爲:首册卷一至三(原題有“卷一、卷二”)、二册卷三至四、三册卷五至六、四册卷七至九(卷八原題爲“卷十一淮故”)、五册卷十至十一(卷十原題亦“淮故”)、六册卷十二至十三(卷十二原題“卷十一”)、七册卷十四至十六、八册卷十七至十八、九册卷十九至二十(卷二十原題“卷二十一”)、十册卷二十一(原題“卷二十”)。據書衣所題,此稿似當爲全帙,應不衹十卷,似以析二十一卷爲妥。因係稿本,卷次不甚明晰準確,且内容多有交叉,日後可能析爲三十卷。亦或原爲三十卷,後重新分合爲二十一卷。未得見其他確鑿材料,難以推斷此二十一卷本之來由。此本鈐有“阮粹軒”“士譽”“少臣”等印。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260
22#
发表于 2018-11-8 06:55 | 只看该作者
  都是往斋哥哥的成果呀
青山背向秋江影,岂只东风不识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42 | 只看该作者
茅亭客話十卷(宋)黄休復撰 明穴研齋抄本 黄丕烈、王芑孫跋。框高十八·九釐米,寬十六釐米。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白口,四周單邊。
黄休復(生卒年不詳),北宋初人,字歸本,一作端本。嘗收集唐乾元至宋乾德間與蜀地有關的畫史資料,著有《益州名畫記》。李畋《益州名畫記序》稱江夏黄氏休復字歸本,通春秋學,又稱其鬻丹養親。畋序作於宋初,或沿唐、五代餘習題黄氏郡望。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已不詳黄氏里貫,亦衹題郡望江夏,因其所言多蜀事,疑爲蜀人。據《茅亭客話》内容,黄休復曾久居蜀中。
本書卷十《任先生》記載,天禧元年(一〇一七)任玠訪黄休復於茅亭,曾題一絶於亭壁,云:“聚散榮枯一夢中,西歸親友半成空。惟餘大隱茅亭客,垂白論交有古風。”《郡齋讀書志》云:“茅亭,其所居也。暇日,賓客話言及虛無變化、謠俗卜筮,雖異端而合道,旨屬勸懲者皆錄之。”疑此爲《茅亭客話》書名的緣起。 《茅亭客話》爲黄休復見聞雜錄,多記蜀中佚事,起自五代十國,迄於北宋真宗時期,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石京《茅亭客話後序》言:“先祖太傅藏於書笥僅五十餘載,而世莫得其聞也。余因募工鏤板,庶幾以廣其傳。”此序作於宋元祐八年(一〇九三),推知書成於慶曆三年(一〇四三)以前,至元祐八年始有刻本流傳。惜北宋刻本早已失傳。錢曾《讀書敏求記》記載該書有南宋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本。此南宋本曾經清代顧廣圻、黄丕烈遞藏,咸豐二年(一八五二)王珽從金順甫手中購得此書,並刊入《琳琅秘室叢書》之中。今南宋本亦下落不明。《茅亭客話》還曾刊入毛氏《津逮秘書》及張海鵬《學津討源》中,但據王珽《茅亭客話校勘記》可知,毛本、張本訛誤較多,與宋本有霄壤之别。 黄丕烈曾藏有三部《茅亭客話》:一爲南宋太廟前尹家書籍鋪刊行本,一爲錢穀家藏抄本,一爲穴研齋抄本。穴研齋抄本版心下鎸“穴研齋繕寫”,書中“徵”“構”“玄”等字避宋諱。黄跋云以“此册取對宋板,大段都同,中有正文寫爲小字者,宋板如是,故仍之。古書源流,明眼人能自辨之,弗可爲外人道也”。可判定穴研齋抄本源自宋本,勝於他本。 此穴研齋抄本原著錄爲清抄本,實則爲明抄本。沈曾植《海日樓題跋》卷三“穴硯齋藏王雅宜小楷千文真迹册”一條,云:“《無錫縣志》:‘秦柱字汝立,秦金之孫。工書,師歐陽率更,草師孫虔禮。以薦授中書舍人。’《士禮居藏書記》屢稱穴硯齋抄本,而不知其時代前後,觀此乃知汝立印也。”沈曾植將穴研齋抄本上的鈐印“立齋”歸於秦柱。冀淑英《關於穴研齋抄本》因秦柱長兄秦柄爲萬曆五年(一五七七)貢生,推知秦柱時代相去不遠,判定穴研齋抄本爲明抄本。據冀氏考察,國家圖書館藏穴研齋抄宋人説部書十四種,臺灣“中央圖書館”藏穴研齋抄雜史二十一種。 該書有清人王芑孫(字惕甫)借觀時所作題跋。曾經繆荃孫收藏並刊入《對雨樓叢書》,又被陳琰古書流通處收購,後爲許厚基所得。本書鈐有“惕甫借觀”“荃孫”“藝風堂藏書”“陳立炎”“古書流通”“吳興許博明氏懷辛齋法書印”“雲溪許氏申申閣章”諸印。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2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39 | 只看该作者
讀畫錄四卷(清)周亮工撰 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周氏煙雲過眼堂刻本。框高十六·八釐米,寬十三·四釐米。每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單邊。
周亮工(一六一二—一六七二)字元亮,一字減齋,號櫟園,别號陶庵、緘齋、適園、櫟下生、櫟園老人、諒工、笠僧、伯安等,學者稱櫟下先生,祥符(今河南開封)人。明崇禎十三年(一六四〇)進士,歷官山東濰縣令、浙江道試御史。李自成進京後南奔江寧。仕清後,纍擢福建左布政使,官至户部右侍郎,遭劾罷。康熙元年起補山東青州海防道僉事、江南督糧道參議。九年復遭劾解職,後遇赦得釋,尋卒。 周亮工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好書畫篆刻,喜收藏,精鑒賞。尤喜印,自謂“平生嗜此,不啻南宮之愛石”。家富藏書,著有《賴古堂詩鈔》《讀畫錄》《印人傳》《閩小紀》《因樹屋書影》等。室名有因樹屋、藏密庵、蕉堂、恕老堂、偶遂堂等。藏印有“周亮工印”“緘齋藏書”“曾爲大梁周氏所藏”“周元亮鈔本”“櫟園周氏藏書”“賴古堂”“疏豁堂”“響山樓”“櫟園賞鑒圖書”“賴古堂手鈔”“周亮工鑒定真迹”“賴古堂圖書記”等。
《讀畫錄》乃周氏所作書畫史論隨筆,取明末清初畫家七十七人,各論其品第生平、交遊繪事,兼引時人品評或附以題詠。其中多人與周氏素有交往或爲至友,故所載之事多翔實可靠。正文後附有名無傳者六十九人。此書嘗有周氏賴古堂刻本、清康熙十二年雲煙過眼堂刻本、讀畫齋叢書本、海山仙館本、風雨樓叢書本等傳世。 此清康熙十二年刻本係周亮工之子輩周在浚等所輯而成。書前有毛甡、張遺兩序及周在浚跋。《四庫全書》曾予以著錄,後《四庫全書》詳校官祝堃因書中“人皆漢魏上,花亦義熙餘”之句,疑其有反清之意,遂將其簽出,故《四庫全書》不見著錄。 此本有“晉水徐居敬家臧書”“龔維疆印”“龔維疆字治初”“长乐郑振鐸西諦藏书”等印,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36 | 只看该作者
翰苑群書二卷(宋)洪遵輯 明抄本 傅增湘等跋並題詩 陳寶琛、夏孫桐、邵章、陳雲誥、郭則澐、俞陛雲題記。框高二十二·四釐米,寬十七·五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四周雙邊。
洪遵(一一二〇—一一七四)字景嚴,號小隱,饒州鄱陽(今屬江西)人。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中博學宏詞科,賜進士出身,除秘書省正字。通判常、婺、越三州。二十八年爲起居舍人,遷翰林學士兼權吏部尚書。三十一年出知平江府。孝宗即位,進翰林學士承旨。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同知樞密院事,以端明殿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乾道六年(一一七〇)起知信州,徙太平州、建康府、江東安撫使兼行宮留守。淳熙元年卒,年五十五,諡文安。事見《宋史》卷三百七十三本傳及清洪汝奎《洪文安公年譜》。
是書卷末有乾道九年二月洪遵跋:“翰苑秩清地禁,沿唐迄今,爲薦紳榮……曩嘗稡《遺事》一編,朅來建鄴,以家舊藏李肇、元稹、韋處厚、韋執誼、楊鉅、丁居晦洎我宋數公,凡有紀於此者,併栞之木,仍以《國朝年表》《中興題名》附。”洪遵於乾道七年六月知建康府,九年十二月提舉臨安府洞霄宮。據[景定]《建康志》卷十四,是書當成於乾道七年六月至九年二月知建康府任上。
是書初爲三卷,《讀書附志》卷五上著錄:“唐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學士院記》、韋處厚《翰林學士記》、韋執誼《翰林院故事》、楊鉅《翰林學士院舊規》《皇朝禁林宴會集》爲一卷;錢惟演《金坡遺事》、晁迥《别書金坡遺事》、李宗諤《翰苑雜記》爲一卷;蘇易簡《續翰林志》《學士年表》《翰苑題名》《翰苑遺事》爲一卷。”《玉海》卷五十四載:“乾道《翰苑群書》,乾道間洪遵纂。唐李肇《翰林志》、元稹《承旨學士院記》、韋處厚《學士記》、韋執誼《翰林院故事》、楊鉅《學士院舊規》、丁居晦《壁記》、本朝李昉《禁林燕會集》、錢惟演《金坡遺事》、晁迥《别書金坡遺事》、李宗諤《雜記》、蘇易簡《續志》、蘇耆《次續志》、沈該《中興翰苑題名》及《學士年表》《翰苑遺事》粹爲一書,凡三卷。”《直齋書錄解題》卷六著錄:“自李肇而下十一家及《年表》《中興後題名》共爲一書,而以其所錄《遺事》附其末,總爲三卷。”是本二卷,卷上李昉《禁林讌會集》前有丁居晦《重修承旨學士壁記》,與洪跋、《玉海》合,卷下蘇易簡《續翰林志》後有蘇耆《次續翰林志》,亦與《玉海》合,缺卷中錢惟演《金坡遺事》、晁迥《别書金坡遺事》、李宗諤《翰苑雜記》,蓋已佚失。前所言“自李肇而下十一家”即唐代六家—李肇、元稹、韋處厚、韋執誼、楊鉅、丁居晦及宋代五家—李昉、錢惟演、晁迥、李宗諤、蘇易簡。十一家均曾爲翰林學士。蘇耆未居其職,《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皆以其父子所作《續翰林志》《次續翰林志》並列一目,故不應單算一家。據洪跋,是書最早當爲南宋乾道九年刻本,惜已久佚。目前所知存世最早之本當即是本。是本卷前有傅增湘跋,謂於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購於北京文友堂。傅跋云:“筆墨精美,紙幅闌格尤古雅絶倫,望而識爲明代内府藏書,以楷法風氣觀之,必爲嘉、隆時翰苑人手寫。且版式寬展,卷中語涉朝廷空格,《翰苑遺事》卷末有乾道九年遵跋十行,提行款式一仍舊觀,又必從宋本撫摹無疑。”傅氏據楷法風氣推論是本爲明代嘉靖、隆慶間翰苑人抄本,當屬可信。是本鈐有“湯焕之印”“汲古主人”“寒可無衣可無食至於書不可一日失此昔人詒厥之名言是可爲拜經樓臧書之雅則”“聖清宗室盛昱伯羲之印”“增湘”“藏園”諸印,可知歷經明湯焕、毛晉,清吳騫、盛昱、傅增湘諸家收藏,端緒可尋,尤足珍重。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10 | 只看该作者
珊瑚木難不分卷(明)朱存理輯 稿本王廣、翁方綱、楊繼震跋 顧渚題詩並跋又錄文徵明、文震孟、呂一經等詩翰。每半葉十六行,行三十字,無格。
朱存理(一四四四—一五一三)字性甫,又字性之,號野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藏書家、學者、鑒賞家。博學工文,以布衣終。與同郡文人學者李應禎、吳寬、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友善。文徵明《朱性甫先生墓誌銘》謂其“聞人有奇書,輒從以求,以必得爲志。或手自繕錄,動盈筐篋。群經諸史,下逮稗官小説,山經地志,無所不有,亦無所不窺”。[乾隆]《江南通志》云:“元季明初,中吳南圃何氏、笠澤虞氏、廬山陳氏,書籍金石之富,甲於海内。繼其後者,存理其尤也。”纂集有《珊瑚木難》《經子鈎元》《吳都獻徵錄》《名物寓》《野航漫錄》《鶴嶺隨筆》《鐵網珊瑚》等。生平事迹見《國朝獻徵錄》卷一百十五。
《珊瑚木難》主要輯錄元至明初的書畫題跋及有關詩文,部分題畫詩不見前人文集,詩文輯佚頗可採擇。《四庫全書總目》是書提要云:“兹編悉載所見字畫題跋,其卷中前人詩文世所罕睹者,亦附錄焉。”每種下具記得自某氏,大約皆出於杜東原、沈周、黄應龍、沈維時、王雲松、趙思式諸人所藏。每條結尾間附題跋,記其年月或記得於某處詩文,其中有辛丑、壬寅、乙巳、丙午、戊申、壬戌諸年所記。考性甫生於正統九年(一四四四)甲子,卒於正德八年(一五一三)癸酉,年七十,故此稿應爲成化、弘治間所成。
《珊瑚木難》久無版刻,長期以抄本流傳,轉相傳寫,訛脱頗多。楊紹和《宋存書室宋元秘本書目》、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丁仁《八千卷樓書目》、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耿文光《萬卷精華樓藏書記》,皆著錄有《珊瑚木難》抄本。清修《四庫全書》收《珊瑚木難》八卷,爲兩淮鹽政採進本,並“詳加釐正,而闕其所不可知者,著之於錄”。
一九一五年,張鈞衡刻《適園叢書》,收《珊瑚木難》八卷,據張鈞衡後跋言,“此書出於湖州瓜纑外史章綬銜家,爲明崇禎元年(一六二八)王廣所抄,據莪齋跋,爲野航原本,並有墨癡道人顧渚跋,……又假柯遜庵(柯逢時)中丞藏本補足,遂梓入叢書以傳之,歲在旃蒙單閼(一九一五)冬月,烏程張鈞衡跋”。可知《適園叢書》所據底本爲章綬銜家藏抄本(現爲南京圖書館所藏清抄本,有章綬銜校並跋、丁丙跋),並借柯逢時家藏本補充,然所刻頗爲粗糙,錯誤頗多。此稿本爲朱氏手稿,書内間有朱墨點校,爲《珊瑚木難》現存最初之稿本,可與四庫本、《適園叢書》本及各抄本互校,極具校勘價值。
此稿本鈐“吳門朱存理印”“墅航”“文徵明印”“文休承氏”“文嘉之印”“肇錫余以嘉名”“文起”“王廣之印”“顧渚之印”、“秀峰賞鑒”(汪啓淑)、“何焯私印”“翁方綱”“楊繼震印”“周暹”諸印,因知迭經文徵明、文嘉、王穉登、王騰程、顧渚、楊繼震、周叔弢等遞藏。文嘉於萬曆二年甲戌(一五七四)曾裝潢題籖,今佚。王騰程號莊叟,其子王廣,號莪齋,崇禎二年復跋於前,並又加重裝。後又歸於顧渚,復題記於前後。顧渚號渚山,又號墨癡道人,第一册尾有呂一經所作《墨癡小傳》,及文震孟、文徵明、吳偉業贈詩,從字體上看,似皆爲顧渚山過錄。清道光藏書家楊繼震又跋,繼震字幼雲,漢軍鑲黄旗人,收藏甚富,金石、圖書皆收羅,家有“石筝館”“雪蕉館”“星風堂”,自稱自少至長,嗜書彌篤,積數年所得,藏書數十萬卷。此稿本最後由周叔弢先生捐入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7#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4 | 只看该作者
洛陽伽藍記五卷(北魏)楊衒之撰 明末毛氏綠君亭刻本 毛扆、黄丕烈、周星詒、周寅校並跋 薛雪、顧廣圻跋。框高二十·三釐米,寬十三·三釐米。每半葉八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同,白口,四周單邊,無格。
楊衒之,“楊”一作“陽”,又作“羊”,今人范祥雍《洛陽伽藍記校注》認爲陽、羊皆誤。生卒年不詳。北魏北平(今天津薊縣一帶)人。北魏孝莊帝永安中(五二八—五三〇)爲奉朝請。帝躍馬射於華林園,讀三國魏明帝《苗茨之碑》,衒之於“苗茨”之釋,衆咸稱善。後爲期城太守,遷撫軍府司馬。東魏孝静帝武定五年(五四七),因事過洛陽,時值戰亂之後,東魏遷都於鄴,洛陽城廓崩毁,寺廟斷壁殘垣,荒煙蔓草,衒之見而生黍離麥秀之悲,乃撰《洛陽伽藍記》。後爲秘書監,曾上書孝静帝,謂釋教虛誕,有爲徒費,乞立嚴勒,知其真僞,然後佛法可遵。未被採納。《洛陽伽藍記》以散文加駢句形式,描述洛陽寺院之宏麗、宮室之奢華、園林之精妙、風土人情之特色,皆逼真生動,爲後人所傳誦。
此書前自序中,楊氏先勾勒了北魏時洛陽寺觀的繁華狀況,繼而表述緣起曰:“至武定五年(五四七),歲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覽洛陽。城郭崩毁,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墻被蒿艾,巷羅荆棘。……京城表裏,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寮廓,鐘聲罕聞。恐後世無傳,故撰斯記。”因知此書乃楊氏重返洛陽之後所發的興廢之嘆。
是書正文共五卷,按城内、城東、城南、城西、城北順序,分别記述北魏洛陽城内比較有影響佛寺的興建過程、鼎盛狀況及一些典故雜談。書中全面介紹的佛寺有四十所,簡略提及的有四十五所。
是書雖以寺院爲綱,但撰述中却記載了許多當時的政治事件、風俗習慣、人物風情、地理沿革及鄉野傳聞等内容,因此,除對研究南北朝佛教史有重要價值外,對研究和瞭解北魏末年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民風習俗及北魏洛陽城建置、坊巷、變遷等,也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正如四庫館臣所云:“其文穠麗秀逸,煩而不厭,可與酈道元《水經注》肩隨。其兼敘爾朱榮等變亂之事,委曲詳盡,多足與史傳參證。其他古迹藝文,及外國土風道里,採摭繁富,亦足以廣異聞。”
此書今存明代刻本數種,以如隱堂本、吳琯本及此本較爲有名。但是書傳抄既久,難免魚魯亥豕,且自兩宋以降,已有正文竄入注文、注文誤入正文的現象出現,因此明刻諸本間也各有優劣。
此本每葉版心下方均標“綠君亭”字樣。“綠君亭”乃毛晉早期刻書之堂號,以校勘水平較高、刊刻質量上乘而知名。加之至今存世稀少,益顯珍貴。然而,毛氏刻書雖以精審見稱,但此本中仍留下了不少遺憾,乃至其子毛扆在手跋中都不得不發出“惜乎!付梓之時,未見點竄筆迹,遂致涇渭不分。深痛此書之不幸”之嘆。其後,毛扆、黄丕烈、周星詒、周紹寅等名家相繼以他本對此本進行較爲詳備的勘校,爲此本增添了不少資料與藝術價值。
此本鈐“虞山毛扆手披”“黄丕烈印”“星詒”等印,知其流傳有緒。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2:03 | 只看该作者
六朝事迹編類二卷(宋)張敦頤撰 清初馮知十家抄本 馮知十校 馮武校並跋。框高十六·一釐米,寬十三·一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六字,黑口,左右雙邊。
張敦頤(生卒年不詳)字養正,歙州婺源(今屬江西上饒)人。南宋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進士,由南劍州教授歷知舒、衡二州,致仕。著有《柳集音辯》《衡陽圖志》等。
是書爲訂補此前建康史志而作。張敦頤紹興庚辰(三十年)自序云:“余因覽《圖經》《實錄》,疑所載六朝事尚有脱誤,乃取《吳志》《晉書》及宋、齊而下史傳與夫當時之碑記,參訂而考之。分門編類,綴爲篇目,凡十有四卷。雖猥陋無益於治道,然展卷則三百餘年興衰之迹若身履乎其間,非徒得之於傳聞而已。”書中多處徵引《圖經》,其中一處寫明爲《金陵圖經》,疑張敦頤所覽即《金陵圖經》。《實錄》指《建康實錄》,書前韓仲通序謂“高陽許嵩作《建康實錄》,文多汗漫,參考者疲於省閲。新安張養正裒舊史而爲《六朝事迹編類》”。 《六朝事迹編類》專記六朝時期建康古迹之興廢,分總敘、形勢、城闕、碑刻等十四門,體例整潔、隱括宏富,爲上承《建康實錄》、下啓[景定]《建康志》的重要著述。書中於“總敘門”力主駐蹕建康,亦爲南宋初年朝野不滿偏安、希望移都以提振士氣的反映。另據今人張忱石統計,書中徵引六朝至宋典籍八十餘種、詩作近百首,多爲亡佚之作,頗具輯佚校勘價值,其中“碑刻門”尤資考鏡。 是書流傳不廣。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有“《六朝事迹》二卷《南朝宮苑記》二卷,不知何人作。記六朝故都事迹頗詳”。《宋史·藝文志·故事類》則著錄爲“張養正《六朝事迹》十四卷”。檢此後歷代藝文志,此書題名及内容皆與張敦頤之書相類。又此書分類編排,韓仲通序所言《六朝事迹編類》與之契合,《直齋》《宋史》皆作《六朝事迹》,當爲簡稱。 此書最早當爲韓仲通於紹興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知建康期間主持刊刻,書前紹興三十年韓序云:“余叨守建康,養正適以議郎居幕府,因取其書,刊於此邦。” 此後諸刊本亦有十四卷、二卷本兩個系統。十四卷本以十四門分卷,與張敦頤自序所言相合;二卷本則以前五門爲卷上、後七門爲卷下。分卷雖異,内容約略相同。現存十四卷本有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張寶德刻本、清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寶章閣仿紹興建康府學刻本。前者的底本爲曹寅舊藏抄本,朱緒曾據其中避諱定爲宋抄;後者底本之末葉有刊刻題記“建康府學開鏤 司書黄永弼校勘 紹興三十年十月 日”二行,後附衆官結銜,重刊本因而標爲“仿宋紹興建康府學本”。二卷本有明吳琯《古今逸史》本、《四庫全書》本、清嘉慶沈兆澐刊本(見《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是書亦存明清抄本多種,此馮知十家抄本爲其中之一。馮知十(?—一六四四)字彦淵,因仰慕岳飛更名鵬舉,蘇州府常熟(今江蘇常熟)人,縣學生。明末,清兵至邑,格鬥死。知十子武,字竇伯,號簡緣,從叔父馮班習書法,著有《書法正傳》《遥擲稿》等。此本首有韓仲通序,次目錄,次張敦頤自序,結銜爲“左奉議郎充江南東路安撫司幹辦公事”。分上下二卷,卷端題“新安張敦頤編”。抄本已刷印邊欄,外鎸“馮彦淵臧本”五字,與《書林清話》“明以來之抄本”所言“馮彦淵抄本,格闌外有‘馮彦淵臧本’五字”相合。
此本經馮知十、馮武父子三次手校。書末馮武識曰“先府君彦淵公手校”;清順治五年(一六四八)又識“太歲戊子端午後,長武重校畢”;順治十年,馮武又“借得宋刻,亟爲勘對,復見是編面目,然後册已是印鈔本子”。書中校對文字有朱、藍、墨三色,其中朱筆多在原文字上徑改,又有校改增補;藍筆(僅“山崗門”幾處)、墨筆有在朱筆上之改動,且墨筆除校補文字外還有版式的説明,如“宋板十行十八字”“細字夾註後倣此”等。據其改動痕迹,朱筆所校爲先,墨筆最末,且墨筆乃馮武據宋本重校。此本於第一、三、六、十門末,皆有墨筆“較訖”字樣;下卷雖有少許文字改動但已無版式之説明,此因馮武所假宋本已有配補,故其於江河門第五卷末識曰:“已上照宋板較訖,以下不復可得矣。”另,馮武校書雖已在清順治,但“較”字仍避明末之諱,蓋繼其父馮知十抗清之意。 馮氏抄、校底本皆爲二卷,並均保留宋諱,如玄武湖作真武湖、貞觀作正觀、遇“皇朝”頂格書寫等。底本明顯的一處訛誤是將北宋詩人“楊修之”(名備,字修之,楊億之弟)誤爲“楊修”;而馮武據宋刊勘對,並未校出。此誤現存諸十四卷本無,而爲明代吳琯的《古今逸史》二卷本所有;但馮抄、馮校文字又與《古今逸史》有出入。因《六朝事迹編類》之二卷本早在南宋已有流傳,故可説馮抄、馮校與《古今逸史》本屬同一版本系統,但並無相承關係。 是書爲有關建康史事的重要著作,但成書之初流傳不廣,至明代始輯入《古今逸史》,明清之際因衆人抄錄流傳稍廣,至清代始有十四卷本之重刊。馮武於書末跋曰:“今人耳食相尚,至以此爲奇書,家錄一册,沾沾自喜,不暇校讎,至有脱落數行,增入助語,以夾註作正文,傭書之弊也。”馮抄底本亦可謂錯訛纍纍,僅補大段脱文就十餘處,足以見馮氏父子校勘之辛勤。 《書林清話》以“常熟馮己蒼舒、馮定遠班、馮彦淵知十兄弟一家鈔本”爲“明以來鈔本書最爲藏書家所秘寶者”十三家之一,謂之“皆竭一生之力,交换互借,手校眉批,不獨其鈔本可珍,其手迹尤足貴”。此本鈐“馮氏藏本”“馮彦淵讀書記”“馮長武印”印,知爲馮氏家藏舊本;後爲鐵琴銅劍樓所得,鈐“鐵琴銅劍樓”印,並著錄於《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5#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54 | 只看该作者
唐中興閒氣集二卷(唐)高仲武輯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框高十七·八釐米,寬十三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
高仲武,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詳,約生活於唐代宗大曆時期。《唐中興閒氣集》卷首自署“渤海高仲武”,但唐人喜署郡望,故渤海可能僅爲其郡望而非籍貫。高仲武除編選《中興閒氣集》外,尚著有《格律異門論》及《譜》三篇(見本書卷下孟雲卿評語),惜均已佚。
《中興閒氣集》爲今存唐人選唐詩中的重要選本之一,歷來受到唐詩研究者的重視。《中興閒氣集》成書之由,據編者高仲武在序中所言:“唐興一百七十載,屬方隅叛涣,戎事紛紜,業文之人,述作中廢。粵若肅宗、先帝,以殷憂啓聖,反正中原。伏惟皇帝,以出震繼明,保安區宇,國風雅頌,蔚然復興。所謂文明御時,上以化下者也……起自至德元首,終於大曆暮年……命曰《中興閒氣集》。”按,唐代安史之亂後,肅宗、代宗兩朝戡平叛亂,史稱中興。至於“閒氣”二字,蓋源於“正氣爲帝,閒氣爲臣”的古代讖諱之説,即謂所選爲諸臣之作。由此可見,本書專選肅、代時期作品,故名爲《中興閒氣集》。
過去學界多以序文所言“伏惟皇帝”之皇帝爲代宗,又據“起自至德元首,終於大曆暮年”,認爲《中興閒氣集》成書於大曆末。然由“大曆暮年”一語可知,此序必然作於代宗駕崩之後,即大曆十四年四月以後,故“伏惟皇帝”之皇帝實指德宗。傅璇琮先生認爲,此集的編選時間當在貞元初年,較爲可信。
《中興閒氣集》共收作者二十六人,作品共一百三十四首。其中,錢起十二首、張衆甫三首、于良史二首、鄭丹二首、李希仲二首、李嘉祐八首、章八元二首、戴叔倫二首、皇甫冉十三首、杜誦一首、朱灣八首、韓翃七首、蘇涣三首、郎士元十二首、崔峒九首、張繼三首、劉長卿九首、李季蘭六首、竇參三首、道人靈一四首、張南史三首、姚倫二首、皇甫曾五首、鄭常三首、孟雲卿六首、劉灣四首。此書大致反映出至德至大曆間詩壇的主要面貌。從取捨標準來看,高仲武特别推崇錢起、郎士元,將二人列爲上下卷之首,而皇甫冉則爲入選作品最多者,達十三首。此集多爲贈别酬和、留連光景之作,也有少數反映民生疾苦的篇什。在藝術上追求清逸幽遠之境,所製多爲五言。高仲武在《序》中提出“體狀風雅,理致清新”的選取標準,基本符合當時詩風的特點。此書在每家姓氏之後,皆“略敘品彙人倫”,其中不乏精闢見解。如評劉長卿“大抵九首已上,語意稍同,於落句尤甚,此其思鋭才窄也”,頗有見地。但也有品評高下失當之處,如評郎士元《鄭儀宅送錢大》開頭兩句“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爲“工於發端”,實則“聽”“聞”犯合掌對,微有小疵。鄭谷《讀前集二首》云:“何事後來高仲武,品題《間氣》未公心。”説他不如殷璠《河岳英靈集》品評公允。陸游《跋中興閒氣集》也指責他“評品多妄”“議論凡鄙”。
傅璇琮對《中興閒氣集》的版本系統進行了較爲全面、細緻的梳理,並將諸多可考較早的存世版本歸納爲四種:一是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二是明萬曆本;三是明嘉靖本,即《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本,與萬曆本字句正合,可視爲同一系統之版本;四是汲古閣刻《唐人選唐詩本》,其異於影宋抄本者往往與嘉靖本同。
錢曾《讀書敏求記》謂得宋鋟本,如朱灣《詠玉》一首,“玉”字作“三”,蓋每句皆藏“三”字義也。後人不解詩義,反以“三”爲訛字,妄改爲《詠玉》。此本則徑作“詠三”。又,凡刻本原缺高仲武自序及張衆甫、章八元、戴叔倫、孟雲卿、劉灣五人評語,都見於何焯校記。自元至明,刻本皆然。但此本則爲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貞”“玄”“恒”等字均缺末筆,錢曾所言刻本不完者,此本皆具。
有“宋本”“甲”“汲古主人”“子晉”“毛晉私印”“三十五夆園主人”“汪士鐘印”“周暹”等印。由鈐印可知此書出自毛氏汲古閣,曾爲汪士鐘所藏,後爲周叔弢所得。新中國成立後,周氏將此書捐贈國家,後入藏北京圖書館,即今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4#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51 | 只看该作者
虛齋樂府二卷(宋)趙以夫撰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框高十七·四釐米,寬十二·八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用父或誤作用文,虛齋或誤作虛舟),號虛齋,晚號芝山老人,宋宗室,長樂(今屬福建)人。宋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纍官至資政殿學士、禮部尚書兼侍讀。與劉克莊同修國史,且以詩詞相唱和。所著甚富,傳世有《易通》六卷(《四庫全書》收錄)、《虛齋樂府》二卷。事迹具劉克莊《後村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虛齋樂府》分上下二卷,詞凡六十八闋,多填長調。“其倚白石自度曲者:如《角招》第二韻九個字,可爲姜集誤衍一字佐證;如《揚州慢》歇拍十一個字,可證姜詞以三字四字分讀,於義爲長。《探春慢·四明除夜》云‘鯨海停波’,殆指迅速消弭監軍擅斬禁卒激變事。又張榘《芸窗詞》附錄虛齋二首,語較平實,疑是初稿,與本集比勘,可見後來修削之功。”(饒宗頤《詞籍考》)可見此集有其文學成就,亦於詞學研究有益。
汲古閣影宋抄本卷前有自序,題“淳祐己酉中秋芝山老人”。卷末有“臨安府棚前北睦親坊南陳解元書籍鋪刊行”條記一行。汲古閣刻詞集甚夥,而此集未刻。影抄底本已失傳,此爲傳世最古本。避諱不嚴謹,“徵”字缺末筆,“殷”字或缺或不缺。曾經黄丕烈收藏,書末有黄氏跋尾,述收書始末。《虛齋樂府》又有錢曾述古堂影宋抄本二卷,亦歸黄丕烈,黄氏曾請顧千里以汲古閣本校述古堂本。顧氏《思適齋序跋》卷四謂述古堂本“每有不審”,“如上卷《夜飛鵲》云‘竹枕綀衾’,《玉篇》糸部已收‘綀’字,《集韻》曰:‘綀綌屬,後漢禰衡著綀巾’,《類篇》同於六書假借,亦用‘踈’,此作‘練’,誤矣。他皆準是。其下卷《摸魚兒》當於‘長堤路’句换頭起,又《荔枝香近》當云‘涼館薰風遶’以押韻,毛本訛,與此無異,則似宋槧已如是者也”。可見汲古閣本抄寫之精。《天祿琳琅書目》卷四《周易輯聞》條云:“明之琴川毛晉,藏書富有,所貯宋本最多。其有世所罕見而藏諸他氏不能購得者,則選善手以佳紙墨影鈔之,與刊本無異,名曰影鈔。一時好事家皆争仿效,以資鑒賞,而宋槧之無傳者賴以傳之不朽。”《虛齋樂府》即其一例。民國間陶湘曾據以影刊。
鈐有“子晉書印”“汲古閣”“子晉私印”“汲古主人”“竹垞”“黄丕烈印”“蕘圃”等印。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3#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50 | 只看该作者
梅花衲一卷(宋)李龏撰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雙邊。
李龏生平爵里、學行業績簡況,前錄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剪綃集》時已介紹。
集句始盛於宋代,當時與聯句、摘句相媲美。至南宋漸盛,有别錄成集者,《剪綃集》即爲其一。《四庫全書總目》之《香屑集》提要論及此,曰:“有唐一代無格不備,而自韋蟾妓女續《楚詞》兩句之外,是體竟亦闕如。至北宋石延年、王安石閒以相角,而未入於集。孔武仲始以入集,而别錄成卷,尚未單行。南宋李龏之《梅花衲》《剪綃集》,文天祥之《集杜詩》,始别著錄。”
《梅花衲》爲集前人詩句詠梅七絶,收詩二百十一首,其中七言絶句一百四十六首、五言絶句六十五首。編者序曰:“此集實如野僧敗襖,將新捺舊,拆東補西,元無一片完物,非衲而何?”可見此書編輯不易。因其内容頗具雅趣,嚮爲藏書家所推重。而《全宋詩》以此書補遺校勘,其文獻價值亦頗可觀。
《梅花衲》現存版本甚多,大都收於宋人詩文合集中,如清冰蕸閣抄本《六十家名賢小集》,清趙氏小山堂抄本《南宋群賢小集》,清知不足齋抄本《宋八家詩鈔》,清金氏文瑞樓抄本《宋人小集》及清抄本《兩宋名賢小集》《群賢小集》《南宋群賢詩》等,而以汲古閣影宋抄本爲佳。卷首有寶慶三年劉宰序,卷後有淳祐二年李龏自序,首末均有牌記,卷首爲“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卷末爲“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南陳解元書籍鋪刊行”,知此書係南宋詩人陳起書坊所刻,此抄本之祖本當即此,行款格式、字迹風貌悉仿宋本。
此本鈐有“汲古閣”“毛晉”“毛晉之印”“毛氏子晉”“希世之珍”“宋本”等印,書衣有翁同龢題書名,可知曾先後爲毛氏汲古閣、翁同龢等收藏。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37 | 只看该作者
剪綃集二卷(宋)李龏撰 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每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
李龏(一一九四—?)字和父(一作仲甫),號雪林,荷澤人,家居吳興三匯之交(今屬浙江)。效元、白歌詩,無意仕進,但據其《八月三十日小園桂香清甚招同僚吟賞憶劉判官葉令君》一詩,似曾短期出仕。年登髦期,自作墓誌。無子,死後葬河道兩山間,種梅百株,趙德符題曰“宋詩人雪林李君之墓”。有《吳湖藥邊吟》《雪林采蘋吟》《雪林撚髭吟》《雪林漱石吟》《雪林擁蓑吟》等,均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南宋陳起所編《江湖後集》李龏詩一卷。此外,李龏編有《唐僧弘秀集》十卷,另有集句詩《梅花衲》一卷、《剪綃集》二卷傳世。《江湖後集》卷二十中有其小傳,《湖州府志》卷九十亦有傳。
集句始盛於宋代,當時與聯句、摘句相媲美。至南宋漸盛,有别錄成集者,《剪綃集》即爲其一。《四庫全書總目》之《香屑集》提要論及此,曰:“有唐一代無格不備,而自韋蟾妓女續《楚詞》兩句之外,是體竟亦闕如。至北宋石延年、王安石閒以相角而未入於集。孔武仲始以入集,而别錄成卷,尚未單行。南宋李龏之《梅花衲》《剪綃集》,文天祥之《集杜詩》,始别著錄。”
《剪綃集》現存版本甚多,大都收於宋人詩文合集中,如毛氏汲古閣刻本《詩詞雜俎》,清趙氏小山堂抄本《南宋群賢小集》,清知不足齋抄本《宋八家詩鈔》,清金氏文瑞樓抄本《宋人小集》及清抄本《兩宋名賢小集》《群賢小集》《南宋群賢詩》等。此汲古閣影宋抄本之行款格式、字迹風貌悉仿宋本。卷末題“臨安府棚北大街陳解元書籍鋪印行”,知此書原爲南宋詩人陳起書坊所刻。其上卷除五言律詩一首外,餘皆古體詩,共二十八首,下卷共九十首,皆七言絶句。詩句均集自唐人,每詩前標明出於何人。
此本有“汲古主人”“毛晉”“毛晉之印”“毛氏子晉”“希世之珍”“宋本”等印,書衣有翁同龢題書名,可知曾先後爲毛氏汲古閣、翁同龢等所收藏,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36 | 只看该作者
臺閣集一卷(唐)李嘉祐撰 清初影元抄本。框高十七·二釐米,寬十二·八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
李嘉祐(生卒年不詳)字從一,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唐天寶七年(七四八)進士,授秘書正字。至德、乾元間謫鄱陽,後移江陰令,上元中出爲台州刺史,大曆中爲袁州刺史。與李白、劉長卿、錢起、皇甫曾和皎然等交識。嘉祐善爲詩,風格綺靡,長於七律。中唐李肇《唐國史補》載王維曾化用其詩句。高仲武《中興閒氣集》評李嘉祐:“往往涉於齊梁,綺靡婉麗,蓋吳均、何遜之敵也。”王夫之《唐詩評選》亦稱其爲“中唐第一佳手”。
《崇文總目》著錄“李嘉祐詩一卷”,《郡齋讀書志》作二卷,《直齋書錄解題》作“李嘉祐集一卷”,又云“亦號《臺閣集》”。 李嘉祐詩集《四庫全書》未收。李肇稱王維取用“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黄鸝”以爲七言,此詩今僅存此殘句,知其詩篇早有佚失。李嘉祐詩集至遲在南宋初已付梓。“建炎三年正月甲申郡守陽夏謝克家”所作《李嘉祐詩集序》云:“右李嘉祐詩一卷,以數本參校既定”,“郡之黄唐悉著唐刺史名氏,至有百餘人,能自表見者無幾。嘉祐獨以詩(按:原脱‘傳’)可貴也,因刻印以遺邦人”。謝克家曾於北宋紹聖年間知台州,此集乃爲表彰前賢而刻。
李嘉祐詩集宋本無傳,存世單行本僅有黄丕烈舊藏兩種《臺閣集》抄本。通行者則爲唐人詩集叢編本,如明活字本《唐五十家詩集》、毛氏汲古閣《唐人八家詩》、席氏琴川書屋《唐詩百名家全集》。其中明活字本《李嘉祐集》分爲二卷,並按詩體編次,乃明人重編。其餘皆名爲《臺閣集》,不分卷,詩歌編排順序相同。諸本皆收詩一百二十九首。其中兩種明抄本、毛刻本、席刻本尚存宋謝克家序。諸本面貌大略相同,亦可表明現存李嘉祐詩集基本保存着宋代謝克家本的内容。
此本題名《臺閣集》,無目錄,無謝克家序,黄丕烈舊藏。黄丕烈曾藏三種《臺閣集》:一爲毛氏汲古閣舊藏抄本;一爲明劉成德刻《李嘉祐詩集》五卷本;另一即此本,黄丕烈稱之爲“精抄本”。黄氏於汲古閣舊藏本跋謂“精抄本無目與序”,又云“彼精抄亦無宋諱,想亦出元本也”。然書中僅見之兩處“玄”“弦”均缺末筆,一爲詩題《同皇甫冉登重玄閣》,一爲《冬夜饒州使堂餞相公五叔赴歙州》詩中“丞相過邦牧,清弦送羽觴”句。書中並無其他宋諱,其他各本亦未見避諱,則此處缺筆蓋爲此本抄寫之時避清聖祖玄燁之諱所致。此本字畫端謹、繕寫精整,無勾畫點抹,頗有影寫本風貌。稱此本爲清初影元抄本較爲可信。
現存諸本文字互有出入。相與校勘,毛氏汲古閣舊藏抄本與其所刻《唐人八家詩》本文字接近,而與他本差别較大。如《至七里灘作》“遷客投于越”句中的“于”,他本皆誤作“干”;《憶楚州史君弟》,他本詩題皆作《白田西憶楚州史君弟》,題下並有“六言”二字;《送元侍御遥荆南幕府》中的“遙”,他本皆改正爲“還”;以上皆爲二本與他本相異處。毛氏舊藏抄本後歸黄丕烈,黄氏又曾將己藏三種《臺閣集》互校,謂劉本字句多同於精抄本。劉本今不傳,則此精抄本保留了有别於毛本的版本狀況。
此本鈐“丕烈”“士礼居”“汪士鐘印”“鏡汀書画記”“常熟翁同龢藏本”“均齋秘笈”“金德鑑印”“雙琯閣”等印,知其曾經清黄丕烈、汪士鐘、翁同龢及晚清金德鑒等收藏。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06 | 只看该作者
唐秦隱君詩集一卷(唐)秦系撰 清影宋抄本 傅增湘跋。框高十七·二釐米,寬十二·九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
秦系(七二○?—八一○)字公緒,自號東海釣客,亦稱爲“秦隱君”,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天寶中赴京應舉,未第。天寶末避亂剡山。大曆五年(七七○)相衛節度薛嵩奏爲右衛率府倉曹參軍,不就。大曆末流寓睦州。建中元年(七八○)又客居南安九日山,後歸隱越州。貞元七年(七九一),徐泗濠節度使張建封闢爲從事,加檢校秘書省校書郎。晚年居茅山,年八十餘卒。嘗與劉長卿、韋應物等唱酬。其詩多寫山水隱逸,以五言爲多。生平見《新唐書》卷一百九十六、《唐才子傳校箋》卷三。
本集所收秦詩三十九首,其中五絶兩首,五律十五首,七絶十三首,七律八首。此外,末附韋應物《蘇州刺史韋應物答秦十四校書》七絶一首。秦詩語言沖淡平和,言近旨遠,多抒情之作,其中五言尤工,誠如時相權德輿所云:“長卿自以爲五言長城,(秦)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新唐書·秦系傳》)韋應物於本集末附詩亦云:“五言今日爲君休。”
據北宋呂夏卿序云:“慶曆六年八月,與弟嗣卿、友人江淵、僧法輝同遊兹亭(案:指後人爲紀念隱君所建之麗句亭),得隱君詩二十九篇於榜。惜乎年代久遠,古人之詩不可得也,又況有遺而不錄者,因攟其外詩八篇以揭諸楹間。”“上人全公居南安觀音院,以吟詠禪觀見稱,喜隱君詩益多,願摹刻之。”可知本書初爲東平呂夏卿所輯集,由僧人全公摹刻。南宋時,右承事郎知泉州南安縣主管學事張端重新鏤版刊刻。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十二月張端跋云:“紹興二十有一年冬十月,端試縣南安。暇日登高士峰,覽君遺跡,見其亭館穨圮,嚮來詩版無復存者,私心竊謂君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必未遽散逸。既而尋訪,果獲之。因新其棟宇,錄而置諸楹間,仍鏤版以廣其傳,庶幾霑君之膏馥者,於君不能忘,則他日全編或出焉。舊本所錄有可疑者,姑存之,不敢以意改也。”此本即據端刻所抄,爲現存各種版本中最佳者。傅增湘曾跋此書云:“隱君詩,余曾得明活字本校過。今以此本覆勘,增訂竟達百許字,爲之忻快無已。呂序、張跋各本所無,尤足貴也。”
此書乃清人據宋紹興間張端本影寫,書中有“稽瑞樓”印和“鐵琴銅劍樓”印,可知本書曾經清代藏書家陳揆和瞿氏收藏,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1:00 | 只看该作者
碧雲集三卷(南唐)李中撰 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黄氏士禮居影宋抄本 黄丕烈跋。框高十七·八釐米,寬十二·九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
李中(生卒年不詳)字有中,九江(今屬江西)人,郡望隴西(今陝西隴山)。南唐時與劉鈞共學於廬山國學。南唐元宗李璟時嘗仕下蔡,後主時官吉水縣尉。入宋後歷新喻、安福、晉陵等縣令,宋開寶五年(九七二)任新淦縣令,終水部郎中。《唐才子傳校箋》卷七有傳。
李中工詩,在新淦縣令任上自編詩集《碧雲集》,友人孟賓於癸酉年(開寶六年)爲之作序,云“以公五、七言兼六言三百篇,目曰《碧雲集》”。收詩三百多篇,多爲酬唱之作。李中詩集流傳甚少,卷帙亦有不同,《崇文總目輯釋》著錄《碧雲集》三卷,《郡齋讀書志》著錄《李有中詩》二卷,《全唐詩》則編爲四卷。
《碧雲集》曾有宋、元刻本流傳。黄丕烈曾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碧雲集》三卷;明毛氏汲古閣刻《唐人八家詩》之《碧雲集》三卷,所據爲元本;清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三)席啓寓琴川書屋據宋本刻《唐人百家詩》,有《碧雲集》三卷。毛刻、席刻與黄氏所藏宋本互異,以篇次而言,毛刻、席刻卷上均缺詩八首,宋本則全;宋本、毛本卷中重出一首,席本則無。黄丕烈跋影宋抄本《碧雲集》云:“余見毛刻《碧雲集》,知多闕文。及獲見此集宋刻,初不解毛氏何以有缺,想别有所本也。迨夏間,坊友以毛藏舊抄本來,始知毛刻據元本,故所缺如此。蓋宋元本各有面目在也。抄本中多子晉手校字,可與宋本竝儲。”毛本、席本之底本,今皆無傳,現存《碧雲集》最早的版本即爲原黄丕烈所藏宋本。
道光癸未(三年)三月,黄丕烈於崑山古董鋪中收得宋刻《碧雲集》《李群玉詩集》,二書皆爲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所刻。黄丕烈遂影寫二書,一仍宋本舊貌。《碧雲集》分上中下三卷;目錄及卷端下題著者“登仕郎守新淦縣令知鎮事賜緋魚袋李中”,目錄後有牌記“臨安府棚北睦親坊南陳宅書籍鋪印”一行,版心上記字數,中題卷數、葉數,下記刻工。避諱字有玄、朗、匡、貞、徵、樹、桓、敦等,避至光宗趙惇。季振宜寫於宋本卷末的“泰興季振宜滄葦氏珍藏”十字,影宋本也照原樣抄錄。
至於影寫的時間和緣起,黄丕烈在影宋本《李群玉詩集》跋中提及:購得二書後“海虞友人張君欲丐予讓之”,後“允爲之錄副,月霄欣然從予請,不惜重貲酬鈔胥”。跋作於道光甲申清和中澣日,即道光四年四月中旬。則影寫乃因張金吾亦愛二書,不惜重金請黄丕烈雇胥錄副。《愛日精廬藏書志》著錄《碧雲集》曰“從吳門黄氏藏宋刊本影寫”,後來收藏此書的瞿氏亦於《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著錄曰“此愛日精廬張氏從士禮居所藏宋本影寫”,皆説明此書與張金吾有關。故此《碧雲集》雖由黄丕烈倩工抄寫,但黄氏僅跋曰“予舉此以與月霄賞析之”,又僅鈐“蕘圃過眼”。
此影宋抄本先後經張金吾及瞿氏鐵琴銅劍樓收藏,鈐“鐵琴銅劍樓”,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又,此書影抄所據之宋本清末爲鄧邦述所得,並因而顔其室曰“群碧樓”,現藏中國臺北傅斯年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2

主题

1万

帖子

0

精华

首席版主

随社社员、理事、编辑部成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6308

年度冠军年度季军社课状元社课榜眼社课进士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0:58 | 只看该作者
李群玉詩集三卷後集五卷(唐)李群玉撰 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黄氏士禮居影宋抄本 黄丕烈跋。框高十七·七釐米,寬十二·七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
李群玉(八〇八?—八六二)字文山,澧州(今湖南灃縣)人。晚唐詩人。清才曠逸,專以吟詠自適。好吹笙,擅草書,不樂仕進。裴休觀察湖南,曾厚禮之。大中八年(八五四)入京,宰相裴休、令狐綯薦之,進詩三百篇,受宣宗賞識,授弘文館校書郎。三年後辭官歸里,十二年復東游,卒於洪州(今江西南昌)。死後追賜進士及第。群玉與張祜、杜牧、段成式等皆有交往,與方干唱酬尤多。其生平事迹於《唐詩紀事》《唐才子傳》卷六等書中均有記載。
李氏詩散佚頗多,此集收詩僅二百五十二首。《湖南通志》稱其“詩筆妍麗,才力遒健”。因久居湘沅,崇屈原、宋玉,故所作頗有湖湘民歌氣息。《題二妃廟》《皇陵廟》等詩膾炙人口。辛文房稱其詩能“曲盡羈旅坎壈之情”(見《唐才子傳》卷七)。賀裳《載酒園詩話》也有頗爲公允的評價:“文山雖生晚唐,不染輕靡僻澀之習,五言古頗有素風,但警拔處亦少。其於温、李不爲,亦不能也。”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李群玉詩》三卷、《後集》五卷,爲目前所知最早的著錄。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四庫全書總目》、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鐵琴銅劍樓藏書目》、傅增湘《藏園群書經眼錄》、葉德輝《郋園讀書志》等均有著錄。其版本流傳頭緒繁多,以明代刻本、抄本尤爲豐富,而清代版本則校勘精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錄其版本有十二種之多。其中未提及的還有南宋杭州陳起經籍鋪刻本,世稱“書棚本”,卷中朱印纍纍,爲席虞卿、徐乾學、季振宜、黄丕烈等先後收藏,民國間張元濟編印《四部叢刊》即據此影印。
此本爲黄丕烈據宋本影抄,黄在跋中謂道光三年購得宋刻《碧雲集》《群玉集》兩書,不惜重資請人影抄。又在另一篇序中對所見毛刻與宋本的差異進行了比較:“余家嚮藏舊鈔本《李群玉集》有三本,未知何本爲善,及得宋刻此集,知葉鈔最近,蓋行欸。……毛刻非出宋刻本,故以體分,統前後併爲三卷,或以意改之,抑别有本。七言律羨三首,七言絶羨一首,宋刻皆無之。五言古詩二十四韻一首未有缺,宋刻及抄俱有,而毛刻獨注云缺,則所據必别有本矣。”其中葉抄當指明崇禎三年(一六三〇)葉奕抄本,毛刻應爲毛氏汲古閣刻唐人八家詩本《李文山詩集》。
此本鈐有“黄丕烈”“蕘夫”“蕘圃過眼”“碧云群玉之居”“鐵琴銅劍樓”等印。表明自黄丕烈士禮居散出後,又爲常熟鐵琴銅劍樓所得。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随社  

GMT+8, 2024-9-28 01:42 , Processed in 0.125234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