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标题: 我读红楼诗词(四、幽窗棋罢指犹凉) [打印本页]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0 17:01
标题: 我读红楼诗词(四、幽窗棋罢指犹凉)
本帖最后由 教主 于 2018-9-18 12:24 编辑
红楼梦,如高山,如深泽。其中诗词,更是精彩纷呈。各类解读鉴赏文章书籍,汗牛充栋。今仅凭个人喜好,随读、随赏、随写,不拘文字多寡,但抒我心。亦盼同好者共研~
一、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今天我们来读《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大观园,命众姐妹各作诗一首,宝玉作四首。此首“杏帘在望”是黛玉替宝玉所作,元妃阅后大赞此为四首之观,并改名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首联将题目“杏帘在望”拆为两句,而不露痕迹,亦见手法。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是诗词中的特殊用法,全是名词并列。同“鸡声茅店月”、“小桥流水人家”相比,而不落其下。见鹅儿而知池塘,见燕子而见人家,不见而自见,画面自出。
颈联“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有特写,有远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前面景物铺陈已足,结尾如果仍是写景,则显得平平。而“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一出,全诗境界遽起,意旨顿高。一是娘娘省亲,歌咏太平乃题中应有之义,亦为应制诗之基本要求,无怪娘娘大喜。二是虽颂圣而不谄媚,细读竟别有一番意趣,享受生活、亲近大自然、让生命获得自由吧。全诗清新自然,皆是平常字眼,无孤僻晦涩处,不掉书袋子。其风格意境,比之王孟之田园诗而不逞多让。
有人说黛玉是富家小姐,不知稼穑不识劳苦,所以才说“何须耕织忙”。其实黛玉于人情世故、经济文章,并不亚于宝姐姐,她给送东西的老妈子抓一把钱说耽误她们赢钱了,她给宝玉算过账说贾府入不敷出,她知道政老爷即将回家而且必问宝玉功课,早早模仿宝玉笔迹写了百十篇。。。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黛玉的纯洁美好,她依然是那个伶俐不饶人、知人疼人、满腹才华的大观园里孤标傲世的潇湘妃子。
她锦心绣口,把自己的诗词才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最爱的人。
二、寻春问腊到蓬莱
今天,我们来读《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第五十回,凤姐以一句“一夜北风紧”发起了玉争翠抢的芦雪庵即景联句。因宝玉落了第,罚他去栊翠庵取一枝红梅来。又用红梅花三个字作韵,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一首七律。宝玉取梅回来,作了这首《访妙玉乞红梅》。
从律诗的标准章法起承转合来看,这首诗可称得上范本,尤其对于记事诗。可以这样套:起——点题要做某事;承——为什么要做;转——怎么样去做;合——做完后如何。
套这首就是:
起——点题要做某事——喝酒联诗之际,我要去栊翠庵拜访妙玉——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承——为什么要做——拜访妙玉,为的是折取栊翠庵的红梅——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转——怎么样去做——选了一枝红梅折回来了——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合——做完后——回来后觉得天气冷,身上还留有去过的痕迹——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类似的,如写登山、访友、饮酒、K歌、赶集等等,皆可套此格式,诸君不妨一试。
清人徐增亦云:“诗盖有法,离他不得,却又即他不得,离则伤体,即则伤气”。初学诗者,还是应当学习一些法度套路;待功夫到了,自当不拘泥于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正所谓:先入,后出。
不单诗词,绘画、歌唱、书法等等技艺,先继承后创新,自是千古不易之理。
宝玉此诗,除章法外,词句清雅,典故得当,借代、比喻、对仗等手法运用,亦值得细细品赏。如“冷香”二字本为比拟梅花,颈联拆开两句用,便是不知晓其典,亦不影响阅读,知晓了更是与作者心有灵犀、会心一笑,此为用典至高境界。
红楼原文,宝玉访妙玉祈红梅的过程略过不写,回来后吟成此诗,留下多少无尽遐想。八七版央视红楼梦,则闪现了几个与妙玉会面的镜头,边会面折梅边吟诗,此亦小说与影视表现形式不同处。
此诗亦不乏另类解读。有人据此诗断定宝雨妙玉在栊翠庵有“密切接触”,并举“衣上犹沾佛院苔”,苔藓乃地上之物竟沾衣上为证。一笑置之即可。
再简单说说前面三人做的红、梅、花三首诗。邢岫烟诗“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以诗展示了自己恬淡自然、不卑不亢的个性,李纹诗“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暗示了悲惨的身世,薛宝琴诗“前身定是瑶台种”喻示了高贵奢华的身份。可见曹公写人物写诗词,量体裁衣,分毫不爽。三首诗从艺术水准上来说皆不如宝玉诗。
宝玉首句“酒未开樽句未裁”,似与邢岫烟首句“桃未芳菲杏未红”、薛宝琴首句“疏是枝条艳是花”句式雷同,或是宝玉先读红梅花三首而后方吟“访妙玉祈红梅”,以致潜移默化无意识中造成的?果如此,曹公文章笔力真不可测也。
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今天,我们来读宝姐姐的《临江仙 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第七十回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众人定三月初二日起社,齐集潇湘馆,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为社主。哪知还没拟好题,便因王子腾夫人来访、探春生日、宝玉赶功课等诸多俗事耽搁下来了。直到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方勾起了诸人诗性,便拟了柳絮之题,限各色小调。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
众人的词作不免缠绵悲戚,宝钗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
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套”。于是她写了这首著名的《临江仙 柳絮》。
宝姐姐的“不落俗套”四字,无疑是对写诗词尤其是咏物诗词极高的见解。这首词,套用小说中的评价:“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词中句句写柳絮,“东风卷得均匀”、“随逝水”、“委芳尘”、“万缕千丝”、“本无根”,可是,句句又都是在写人,写处于逆境的人,写不甘沉沦的人,写雄心壮志乐观豁达的人。柳絮与人本毫无关联,可通过这首词,读者却感受到并且认同柳絮与人在思想境界上的高度统一,这正是这首词的成功之处。
我们写咏物,一是尽量不要落套,一旦人云亦云,便是辞藻再佳,终落了下乘;二是咏物不能仅限于咏本物,而是要通过某种关联,由一而二,使诗意升华、余韵悠远,令人品赏再三,方为佳作。
此外,这首词,极为符合宝姐姐“艳冠群芳”的身份。首句便身份自出,“白玉堂”是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当然也可泛指诗缨簪礼的世家望族。“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两个反问句,表现了宝姐姐身处浊世乱境而能够安然随分从时、洁身自保。结尾“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将她的处世哲学与美好向往推向了高潮。这结句如此出名,以至于习大大也曾引用此语。
薛宝钗这样高声咏出“送我上青云”的时候并不多见,因为宝姐姐一贯的含蓄低调。生活中需要林黛玉那样伶俐刁钻的真性情妹妹,更需要薛宝钗这样的温柔含蓄的理性姐姐。
但是,无论是妹妹还是姐姐,她们都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
四、幽窗棋罢指犹凉
今天,咱们说说大观园的几副对联。
第十七回,题目是《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观园落成。贾政率众宾客及宝玉等游览各处,拟出匾额对联,以使景致生色。
这是先总写大观园,使读者对今后主人公生活的场所有一个初步的直观的总体印象。第一回交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诗礼簪缨之族指的是贾府,花柳繁华地指大观园,温柔富贵乡指怡红院。
本回重点写了几处:沁芳亭、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怡红院。这是以后情节涉及的最主要的几处场所。这几副对子都是宝玉所拟:
沁芳亭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潇湘馆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稻香村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蘅芜苑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这几联都能紧扣眼前的景致,精炼出关键字眼。“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说的是水,却全联不着水字,而水的颜色、深浅、形态、香味,一一都在这十四字中体现出来。“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一绿一凉,不正是千百竿翠竹静幽清凉世界的生动写照吗。“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写的是一幅田园归隐、盛世安乐的画面。“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亦花亦人,才,香、艳,不但紧扣蘅芜苑景致,也十分贴合主人宝钗的气质。
曹雪芹曾经借黛玉之口说,断不可学“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其实,宝玉题的这几副对子,和陆游的这联,风格颇为相近,典雅、蕴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闲适、富贵、高雅的生活情趣。
有人据黛玉的这句话,详细考据曹雪芹如何反对陆游诗词创作观,其实不必如此较真,曹雪芹并不会把自己的学术理论通过小说人物售卖,不过是一时兴之所至、偶有所感而已。林黛玉还说过,除了“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外,最不喜李义山的诗,也是如此,当时不过是宝玉宝钗二人言语亲密,商量着要拔除荷叶,黛玉吃醋顺嘴打断他们找的借口。
这一回,一方面是整体介绍大观园,另一方面也是表现贾宝玉的才情。有人说反映了父子二人两相比较,一俗一雅,一愚一智,表明了贾政的迂腐,以及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其实大可不必上纲上线。进园前贾政就曾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你看,政老爷对自己很自知的。游览过程中,贾政对老夫子们的尊重很是得体,对儿子的训斥当中也不乏暗中得意。我倒是在阅读中,对宝玉动不动“冷笑”、“等得不耐烦”、“越发背缪了”,反倒觉得有些过于张狂卖弄,判他个情商不高恐怕不冤屈,若不是贾府宝贝这一主角光环,在社会上恐怕寸步难行了。
大家把这一回细细读读,抛却阶级分析、人物批判的观念,戴上一副单纯欣赏的眼镜,也许会读出一幅温馨有趣、其乐融融的画面,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吧?
作者: 卡夫 时间: 2018-8-20 18:02
坐看教主解读。
作者: 退之 时间: 2018-8-20 18:21
围观
作者: 天空正蓝 时间: 2018-8-20 19:51
围观
作者: 风尘妖刀 时间: 2018-8-20 20:40
教主自宫可也,此帖断不可步教主后尘
作者: 跑堂 时间: 2018-8-20 21:05
那个年代曾经有一本《红楼梦诗词鉴赏》。。。
作者: 醉月东篱 时间: 2018-8-20 22:12
继续,期待
作者: 白婉儿 时间: 2018-8-20 23:09
师父,我来了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28
卡夫 发表于 2018-8-20 18:02
坐看教主解读。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28
风尘妖刀 发表于 2018-8-20 20:40
教主自宫可也,此帖断不可步教主后尘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29
跑堂 发表于 2018-8-20 21:05
那个年代曾经有一本《红楼梦诗词鉴赏》。。。
是滴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29
醉月东篱 发表于 2018-8-20 22:12
继续,期待
慢慢来~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32
白婉儿 发表于 2018-8-20 23:09
师父,我来了
兰兰同读吧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33
退之 发表于 2018-8-20 18:21
围观
欢迎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6:33
天空正蓝 发表于 2018-8-20 19:51
围观
欢迎
作者: 嗟来斋 时间: 2018-8-21 07:00
没读到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7:35
嗟来斋 发表于 2018-8-21 07:00
没读到
还米有开始。。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34
今天,我们来读这首《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35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大观园,命众姐妹各作诗一首,宝玉作四首。此首“杏帘在望”是黛玉替宝玉所作,元妃阅后大赞此为四首之观,并改名浣葛山庄为稻香村。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38
首联将题目“杏帘在望”拆为两句,而不露痕迹,亦见手法。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38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是诗词中的特殊用法,全是名词并列。同“鸡声茅店月”、“小桥流水人家”相比,而不落其下。见鹅儿而知池塘,见燕子而见人家,不见而自见,画面自出。
作者: 萧潇 时间: 2018-8-21 09:40
赶上直播了?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40
颈联“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有特写,有远景,错落有致,层次分明。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42
前面景物铺陈已足,结尾如果仍是写景,则显得平平。而“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一出,全诗境界遽起,意旨顿高。一是娘娘省亲,歌咏太平盛世乃题中应有之义,亦为应制诗之基本要求,无怪娘娘大喜。二是虽颂圣而不谄媚,细读竟别有一番意趣,享受生活、亲近大自然、让生命获得自由吧。全诗清新自然,皆是平常字眼,无孤僻晦涩处,不掉书袋子。其风格意境,比之王孟之田园诗而不逞多让。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44
是的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45
本帖最后由 教主 于 2018-8-21 09:46 编辑
有人说黛玉是富家小姐,不知稼穑不识劳苦,所以才说“何须耕织忙”。其实黛玉于人情世故、经济文章,并不亚于宝姐姐,她给送东西的老妈子抓一把钱说耽误她们赢钱了,她给宝玉算过账说贾府入不敷出,她知道政老爷即将回家而且必问宝玉功课,早早模仿宝玉笔迹写了百十篇。。。但是这些,并没有影响黛玉的纯洁美好,她依然是那个伶俐不饶人、满腹才华、知人疼人的大观园里孤标傲世的潇湘妃子。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09:47
林黛玉锦心绣口,把自己的诗词才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最爱的人。
作者: 琴心 时间: 2018-8-21 10:28
林黛玉锦心绣口,把自己的诗词才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最爱的人。
作者: 白婉儿 时间: 2018-8-21 11:12
小时候看红楼梦读这首诗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颈联,觉得意境好美。
后来上大学了自己开始模仿写律诗的时候,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尾联好有层次,好有哲思。
现在再读这首诗,觉得景味还在,情味就一般般了。
作者: 白婉儿 时间: 2018-8-21 11:14
小时候看红楼梦读这首诗的时候,最喜欢的是颈联,觉得意境好美。
后来上大学了自己开始模仿写律诗的时候,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尾联好有层次,好有哲思。
现在再读这首诗,觉得景味还在,情味就一般般了。
作者: 白婉儿 时间: 2018-8-21 11:15
师父解读的好认真,好详细
作者: 雨舞江南 时间: 2018-8-21 12:08
才看到。教主干活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激动人心么?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12:24
假装认真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12:24
主要是为了刷帖子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8-21 13:23
教主讲的好认真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8-21 13:23
本帖最后由 密之 于 2018-8-21 13:30 编辑
教主红楼来相配,天生是一对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15:03
作者: 清清静如茶 时间: 2018-8-21 16:18
点赞点赞
作者: 卡夫 时间: 2018-8-21 18:34
红楼夜读堪惆怅,香烟半卷流苏帐。嗯,教主开讲鸟。
作者: 芳香冰块 时间: 2018-8-21 19:15
师父加油,解读这个你擅长。
作者: 跑堂 时间: 2018-8-21 19:46
红楼中的诗词,其实是被炒作抬高了的。。。
作者: 风尘妖刀 时间: 2018-8-21 20:04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按元春省亲的时间看,这一联应该是虚实结合吧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21:17
卡夫 发表于 2018-8-21 18:34
红楼夜读堪惆怅,香烟半卷流苏帐。嗯,教主开讲鸟。
不讲鸟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21:17
芳香冰块 发表于 2018-8-21 19:15
师父加油,解读这个你擅长。
其实也是乱讲一气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21:18
跑堂 发表于 2018-8-21 19:46
红楼中的诗词,其实是被炒作抬高了的。。。
有的诗词水平不行,但也颇有很多佳作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1 21:19
风尘妖刀 发表于 2018-8-21 20:04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按元春省亲的时间看,这一联应该是虚实结合吧 ...
太傅解读到位
作者: 跑堂 时间: 2018-8-21 21:23
我一直作如是想,老曹其实是很喜欢诗词的,写了没人喝彩,而是,就写了本小说,把自己的诗词放了进去,结果成功了,值得我辈学习模仿呀。。。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08:46
跑堂所言甚是,很多人写小说文章,不过是为了展示自己几首淫词艳曲而已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8-22 10:22
我觉得未必,而是诗词的表现力有限,只是小说的点缀,小说才能够表达曹公更广博的经验。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21
密公此说,对于红楼而言,正当如此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22
今天,我们来读《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25
红楼梦第五十回,凤姐以一句“一夜北风紧”发起了玉争翠抢的芦雪庵即景联句。因宝玉落了第,罚他去栊翠庵取一枝红梅来。又用红梅花三个字作韵,邢岫烟、李纹、薛宝琴每人一首七律。宝玉取梅回来,作了这首《访妙玉乞红梅》。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27
从律诗的标准章法起承转合来看,这首诗可称得上范本,尤其对于记事诗。可以这样套:起——点题要做某事;承——为什么要做;转——怎么样去做;合——做完后如何。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29
套这首就是:
起——点题要做某事——喝酒联诗之际,我要去栊翠庵拜访妙玉——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承——为什么要做——拜访妙玉,为的是折取栊翠庵的红梅——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转——怎么样去做——选了一枝红梅折回来了——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合——做完后——回来后觉得天气冷,身上还留有去过的痕迹——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29
类似的,如写登山、访友、饮酒、K歌、赶集等等,皆可套此格式,诸君不妨一试。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31
清人徐增亦云:“诗盖有法,离他不得,却又即他不得,离则伤体,即则伤气”。初学诗者,还是应当学习一些法度套路;待功夫到了,自当不拘泥于此,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正所谓:先入,后出。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33
不单诗词,绘画、歌唱、书法等等技艺,先继承后创新,自是千古不易之理。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37
本帖最后由 教主 于 2018-8-22 11:42 编辑
宝玉此诗,除章法外,词句清雅,典故得当,借代、比喻、对仗等手法运用,亦值得细细品赏。如“冷香”二字本为比拟梅花,颈联拆开两句用,便是不知晓其典,亦不影响阅读,知晓了更是与作者心有灵犀、会心一笑,此为用典至高境界。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1:44
红楼原文,宝玉访妙玉祈红梅的过程略过不写,回来后吟成此诗,留下多少无尽遐想。八七版央视红楼梦,则闪现了几个与妙玉会面的镜头,边会面折梅边吟诗,此亦小说与影视表现形式不同处。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2:17
此诗亦不乏另类解读。有人据此诗断定宝雨妙玉在栊翠庵有“密切接触”,并举“衣上犹沾佛院苔”,苔藓乃地上之物竟沾衣上为证。一笑置之即可。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2:20
本帖最后由 教主 于 2018-8-22 13:21 编辑
再简单说说前面三人做的红、梅、花三首诗。邢岫烟诗“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以诗展示了自己恬淡自然、不卑不亢的个性,李纹诗“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暗示了悲惨的身世,薛宝琴诗“前身定是瑶台种”喻示了高贵奢华的身份。可见曹公写人物写诗词,量体裁衣,分毫不爽。三首诗从艺术水准上来说皆不如宝玉诗。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8-22 12:22
宝玉首句“酒未开樽句未裁”,似与邢岫烟首句“桃未芳菲杏未红”、薛宝琴首句“疏是枝条艳是花”句式雷同,或是宝玉先读红梅花三首而后方吟“访妙玉祈红梅”,以致潜移默化无意识中造成的?果如此,曹公文章笔力真不可测也。
作者: 天空正蓝 时间: 2018-8-22 15:59
非常好继续
作者: 卡夫 时间: 2018-8-22 18:01
非常有意思,继续。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8-22 20:44
宝玉这首诗很一般的感觉
作者: 敬亭山 时间: 2018-8-22 22:32
喜欢红学
作者: 敬亭山 时间: 2018-8-31 11:06
学习了,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5 11:18
抽空继续~
作者: 雨舞江南 时间: 2018-9-6 10:12
教主,该更新了……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6 17:28
这两周一直在出差中。。。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9-6 19:46
等你回来更新
作者: 风尘妖刀 时间: 2018-9-6 20:16
“嫦娥”有的版本是作“霜娥”吧?
作者: 不是倾城人 时间: 2018-9-9 20:43
坐下,看教主解读。
作者: 跑堂 时间: 2018-9-9 21:08
姮娥。。。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0 15:08
已回来了~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0 15:11
嫦娥,有的作霜娥,有的作孀娥。蔡义江先生认为,应作嫦娥:“程乙本作‘孀娥’,误。妙玉岂是寡妇?
这里面也有很多考据。。。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0 15:37
恩 嫦娥是也作姮娥
作者: 琴心 时间: 2018-9-10 16:08
还没继续啊
作者: 跑堂 时间: 2018-9-10 20:13
本来是姮娥,因为帝王讳,改嫦娥。。。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12
今天,我们来读宝姐姐的《临江仙 柳絮》。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12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14
《红楼梦》第七十回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众人定三月初二日起社,齐集潇湘馆,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林黛玉为社主。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16
哪知还没拟好题,便因王子腾夫人来访、探春生日、宝玉赶功课等诸多俗事耽搁下来了。直到暮春之际,史湘云无聊,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方勾起了诸人诗性,便拟了柳絮之题,限各色小调。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16
大家拈阄,宝钗便拈得了临江仙,宝琴拈得西江月,探春拈得了南柯子,黛玉拈得了唐多令,宝玉拈得了蝶恋花。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17
众人的词作不免缠绵悲戚,宝钗说:“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套”。于是她写了这首著名的《临江仙 柳絮》。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2
宝姐姐的“不落俗套”四字,无疑是对写诗词尤其是咏物诗词极高的见解。这首词,套用小说中的评价:“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词中句句写柳絮,“东风卷得均匀”、“随逝水”、“委芳尘”、“万缕千丝”、“本无根”,可是,句句又都是在写人,写处于逆境的人,写不甘沉沦的人,写雄心壮志乐观豁达的人。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3
柳絮与人本毫无关联,可通过这首词,读者却感受到并且认同柳絮与人在思想境界上的高度统一,这正是这首词的成功之处。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4
本帖最后由 教主 于 2018-9-11 10:25 编辑
我们写咏物,一是尽量不要落套,一旦人云亦云,便是辞藻再佳,终落了下乘;二是咏物不能仅限于咏本物,而是要通过某种关联,由一而二,使诗意升华、余韵悠远,令人品赏再三,方为佳作。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6
此外,这首词,极为符合宝姐姐“艳冠群芳”的身份。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6
首句便身份自出,“白玉堂”是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当然也可泛指诗缨簪礼的世家望族。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7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两个反问句,表现了宝姐姐身处浊世乱境而能够安然随分从时、洁身自保。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7
结尾“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更是将她的处世哲学与美好向往推向了高潮。这结句如此出名,以至于习大大也曾引用此语。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29
薛宝钗这样高声咏出“送我上青云”的时候并不多见,因为宝姐姐一贯的含蓄低调。生活中需要林黛玉那样伶俐刁钻的真性情妹妹,更需要薛宝钗这样的温柔含蓄的理性姐姐。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0:33
但是,无论是妹妹还是姐姐,她们都没有意识到,这将是大观园的最后一次诗会。
作者: 卡夫 时间: 2018-9-11 13:02
更新了呀,搬座听讲。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13:38
讲的不好,欢迎指正
作者: 雨舞江南 时间: 2018-9-11 20:44
红楼诗词,咏絮几个,水平很高的。
作者: 教主 时间: 2018-9-11 21:15
雨舞江南 发表于 2018-9-11 20:44
红楼诗词,咏絮几个,水平很高的。
是的,尤以宝钗黛玉二人为更佳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9-12 11:06
宝钗是真正的雍容得体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8-9-12 11:06
黛玉才清高,但是有些刻薄了
欢迎光临 随社 (http://xn--fiz831d.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