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
标题:
一些摘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07
标题:
一些摘录
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敢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09
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路径之一在于对自由的承诺,它培养出一个不断扩大的知识分子阶层,然后对他们放任自流,接着他们就会破坏自由世界。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09
博雅绅士真正的教育往往发生在隐秘生活层面,履历表体现不了这些,正如传记体现不了私人爱情生活。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09
自古以来,美国人歧视腐败的欧洲,英国人歧视腐败的大陆,西方人歧视腐败的东方;在前者眼中,后者是暴虐政府和堕落国民罪有应得的组合。一旦政府武断为治,国民就遭到虐待;一旦政府放松管制,国民的放纵就会造成非专制不能止乱的格局。循环往复,永无止境,不太值得同情。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0
腐败是吏治国家的固有特征,严重程度与扁平化倾向成正比。贤与不肖之徒的差别并不在于腐败与否,因为整个社会生态系统都是依靠腐败维持。东周贵族通常为政治哲学和爱国主义而斗争,六朝隋唐的门阀通常为种族和地缘而斗争,宋明的士大夫通常为美差肥缺而斗争。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0
真正决定天花板和地板的位置的,是共同体在世界体系链条中的位置。而在一国之内,民生和反腐实际上是最无价值的政治议题,只有饲养场的猪狗才极端关心饲料的质量和饲养员的表情,而看不到终将被屠宰的大格局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2
秩序注定归于瓦解,锈蚀终将战胜刀剑。然而,这不是世界的全部。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2
上帝提供选项,人通过选择判决自身。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4
责任先与权利,荣誉先于利益;强者的谦卑,骄傲的服从;搏击强梁,卵翼妇孺;不轻易承诺,但所做永远多于所言;神态自若地相信最坏的前景,但绝不退缩;与其背弃信任你的人,毋宁死。这些就是维多利亚时代和爱德华时代英国人称之为“品质”的东西。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4
虚无主义史观赞扬的伟大人物,往往是文明的挥霍者、共同体的毁灭者或汲取者。积累者和保护者反而默默无闻,甚至遭到蓄意的丑化。这些迹象的意义比事件本身更为重大,因为秃鹰不会在活人头上盘旋。老鼠敢于跳上餐桌,就是因为它们所在的船只岌岌可危。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4
在初民看到奇迹的地方,末人只看到虚无。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15
财富是自由的泡沫,没有自由财富迟早会破灭;自由是勇气的泡沫,没有勇气自由迟早会破灭;勇气是信仰的泡沫,没有信仰勇气迟早会破灭。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7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全书包括罗马帝国后期和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事件,体现出了作者反对暴君专制,宣扬自由平等,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等思想。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8
爱德华·吉本在叙述上井井有条、句式上整整齐齐,词藻上华丽庄重。他以简练的语言,非常准确地批判了暴君专制和基督教的势力。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帝国中的丑闻,谴责了帝王的昏庸残暴,揭露了封建独裁者的丑恶嘴脸。书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多样性,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奇闻轶事,“各种各样的原因及其进步的结果都与人类编年史中许多最有趣的事件交织在一起:赖以长期维护着一个自由共和国的名称和形象的恺撒们的诡计的策略;那军事独裁统治的混乱;基督教各派的发生和确立;君士坦丁堡的建立;那君主国的划分;日耳曼和西徐亚野蛮民族的入侵与定居;民事法律的制定;穆罕默德的人品及宗教信仰;教皇的世俗统治权;查理大帝的西罗马帝国的恢复与衰落;拉丁人在东部的十字军东征;撒拉逊人和土耳其人的征服;希腊工国的毁败,罗马在中世纪时期的状况和革命等等。”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8
爱德华·吉本的叙事畅达、简捷、生动有趣、富有戏剧性,非常具有感染力。叙事寓论于史,做到叙事冷静、有趣,《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每一章都是爱德华·吉本仔细和精心安排的。他的叙述不因史实的纷争而显得烦琐,也不因评论过多而显得乏闷。他以深厚的文学素养奉献给读者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8
爱德华·吉本在叙述时不厌其烦地采用了讽刺手法,使得他能够犀利而又深刻的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和形象。爱德华·吉本发现这个技巧对他十分有利。他可以以此公开攻击基督教而避免险境。“在18世纪那‘沉睡’的教会很有可能会忽然醒来对裹渎上帝的行为进行迫害的时代采取旁敲侧击的手法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这是他处理历史事实的方法,这方法不是诗人的,也不是科学家的,它是历史学家的,他的笔法是曲折的、含蓄的,有时是借用他人的酒杯来浇自己的块垒的。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交叉运用讽刺手法,这是他运用的修辞法之一。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8
著作拥有明显的理性时代特征,比较注意阐释事件的原因和价值。在很多章节,对原因的分析和价值的评判甚至多于事实的陈述。作品风格就像古代史学家修昔底德、波里比乌斯的叙述史,客观中立;同时又有塔西佗表述的典雅美妙。作者欣赏伏尔泰对宗教的批判,又不同意否定整个古代;并能熟练地具体分析人物和事物的因果关系,将其置于一定的历史情境中。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8
爱德华·吉本对开明的君主十分赞赏,但对人民群众的力量却很少提及。他完全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说:“宗教在人民看来总是真实的,在哲学家看来总是虚假的,在统治者看来总是有用的。”书中曾多次写到起义和暴动场面,却只字不提人民起义的巨大声势和不可低估的作用,认为权力落到群众的手里,他们会滥用,最后彻底丢失。“因为群众是如此无知,给其民主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政府主义石无政府主义会导致危险的增长,最后,独裁接踵而至。”他们游手好闲,能使他们快乐和激动的只有公众的竟技活动和节日。“他们整天在大街上或者在竟技场上四处闲逛,听听有什么新闻,彼此胡乱争吵;他们把妻子儿女少得可怜的一点生活费用拿来在豪赌中输个一干二净;夜晚,他们跑到阴暗的小酒馆或者妓院去,在下流无耻的肉欲中消磨掉时光。”爱德华·吉本眼中的人民群众愚昧无知、他们的力量微不足道。立法者的明智决定着社会发展,这当然是错误的,表现出了他史学思想的局限性。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8
在爱德华·吉本看来,基督教没有任何积极价值,纯属虚伪和欺骗。他认为基督教只是支配人民群众的工具。其实基督教也有它积极性一面,它对维护国家的公共秩序(当然这是在一段时期内),对人们养成温和的性格和简朴生活作风起到了促进作用。每一件事物都有它固有的价值和意义,一律否定它是片面的。他把基督教的入侵和蛮族的征服看作是罗马衰亡的主要原因.这些都有某种程度的片面性,这是他始终以罗马人或元老自居的态度造成的。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9
爱德华·吉本把罗马衰亡的原因归结为基督教的侵入,暴君专制和军队的腐化,确没有提及经济原因。政治和战争成了他写作历史的主题,没有看到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他在编纂历史时忽略了对经济内容的叙述,这是不能欣赏的。他在发扬古典时期文化的同时却否认中世纪的历史,认为中世纪时期人类成为了基督教的奴仆,自然科学在基督教的压制下得不到应用,认为那段历史是迷信的,是黑暗的,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这显然也是片面的。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9
罗马帝国从没落到倾覆的过程,时间范围大体限于180年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间,文艺复兴以来几乎无人问津,史料奇缺,处处充满着宗教传说的陷阱。当时考古学尚不发达,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依赖于文献,爱德华·吉本不采纳第二手的文献,基本依赖于同时代的文献,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所以他这部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过两个世纪,几乎无法找出有真正证实是错误的地方,有的地方爱德华·吉本由于没有材料是假想的,但现代的发现恰恰证明当时吉本的假想是正确的。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9
该书中,吉本把历史事件叙述得井井有条,书中所用材料务求全面、准确,尽量吸收前人的研究前景,正文后均附有详尽的注释。吉本的文体深受古典历史学家影响,既有李维式的典雅华丽,又有塔西佗般的哲理和深沉。《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严肃学风和优美文笔相结合的典范,精密中不乏活泼,谨严中透出生动,几百年来一直是历史学家撰史的榜样。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29
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世界史学名著,不仅是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权威著作,而且在史识与史学思想上都为历史学做出突出贡献。它是启蒙主义理性思想发展最高峰,引领历史学发展新潮流。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0
英国历史学家特雷弗罗普:吉本的《衰亡史》代表“一整个世代人的史学雄心与探索的完成”。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0
英国学者亚当·斯密:“这部书的出版使吉本可以列入当时欧洲文史界之首位。”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0
考古学家约翰·惠特克认为其历史写作是“拙劣的年代记”,然后是与因果联系有关的叙事。他指出,吉本力求在文体“卖弄学问”上“达到人类完美的至高点”,不幸的是,它的哲学的光泽中消失和沉沦”,这以前是塔西佗的缺点,现在是吉本的缺点。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0
历史学家J·W·汤普森:“(《衰亡史》是)18世纪启蒙时代一切说英语国家历史著作的最高水平”。“吉本的这部著作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连续性概念。”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0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广智: “作为一位18世纪西方卓越的历史学家,吉本传史是极其严肃认真的,具有求真的‘学术责任感’,注意搜集原始资料,详加考订,书中几乎没有一页没有详尽的注释,许多章节都是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用二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的写史,这充分地体现了一位良史对读者、更对后世负责的精神,不由令后世治史者肃然起敬。”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3
“罗马帝国衰亡史,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壮观和惊人的一幕。”在这历史过程中,吉本观察,“各种不同的原因与其累积的结果,同许多人类历史上有趣的事件,相互交织在一起”。DF, vii, p325罗马帝国何以走向衰亡?吉本尝言:“对哲学家言,历史知识就是探讨因果的知识。”EdwardGibbon, An Essay on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Written Originally inFrench, By Edward Gibbon, Jun Esq: Now First Translated into English(London,1764,以下简称Study ofLiterature), pp98-99《衰亡史》的读者,一定会感到好奇:这个18世纪的历史家,对此一恒久的历史课题,会提出什么真知卓见?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3
关于“罗马帝国的衰亡”,一个习见的说法是:吉本把它归咎于“基督教的兴起”。《衰亡史》的确提出“蛮族与宗教的胜利”DF, vii, p308(the triumph of barbarism and religion)这个论题,来说明导致罗马帝国瓦解的力量。然而,细究《衰亡史》,我们会发现:吉本对罗马帝国何以衰亡并没有一贯、系统的解释。他曾在书中的不同情境,多处陈述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之间并无一定的关联性。他提到罗马皇帝的失政、军队的跋扈、贵族势力的剪除、公民精神的沦丧、社会的奢靡腐化等。根据Jordan的看法,吉本提过二十种以上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Jordan, Edward Gibbon and His Roman Empire, p213当然,基督教的传布与蛮族的入侵,也是著名的两项。不过,若拿此二因素来概括吉本对罗马帝国衰亡的解释,则将过度简化他的历史论述。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4
事物之间必有联系,是人类各种文明穷尽其自身一切可能预设的认识论前提,也是一种本体论承诺。而如何更容易更清晰地发现并厘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则决定了不同文明可能达到的高度与广度。也就是说,不同文明能够达到的层次,一方面依赖于其持续时间的长久,另一方面也仰仗于梳理世界工具的精巧和格局的正确。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4
没有这些知识论上的工具和本体,人类不过是参与达尔文演化的裸猿,被冥冥之中无形的手推动,并不比其他参与自然选择的生命更高级。在此之后,人类才可以自称万物之灵长,通过不断提高的建模能力对外界进行人为选择,在极其狭隘的范围内做到了“参天地,赞化育”,窃取了原本由上帝独持的权柄。智慧生命虽然有诸多的不足,在达尔文演化里很难说最优,在这方面确实独一无二。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4
历史学也在这些工具序列中,只不过它研究的是世事变迁、人类功业及其起源。由于其性质之特殊,因此那些只能寻章摘句,不具有哲学上的思辨能力,仅满足于资料汇编的人,其实很难说属于历史学这一传统。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4
但传统又是什么呢?本质上来说,传统只可能是活的,已经断绝继承,无枝可依的存在就不能被认为是传统,而是废墟中的遗迹。以历史学为例,在故老的观念里,希罗多德的《历史》被认为是西方历史学传统的开启者,不过我们很难相信,在当时新兴的古希腊文明主动接受正逐渐走向没落的黎凡特世界文明几百年的哺育时,希罗多德会没有受到过古埃及与古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历史学传统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由于没有实体可供传承,湮灭不闻,今日我们很难寻到痕迹,由是西方史学传统的起源只能从希罗多德算起。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4
提及希罗多德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恰相反,能有传统绵延至今是非常伟大的事情,只是一如当苏美尔人第一个开启文明的火种时,他决计预料不到会是古希腊人从自己手中继圣绍述,罗马人在浴池里吹口哨,以为自己的帝国会像脚下的大理石一样永固时,也不会知道将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继承了自己的遗产。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5
衰老和死亡可以模拟和预见,生命与复活只能是纯粹的神秘恩典。保存种子的努力能否成功,不在人力所及范围之内。历史是关于死亡的科学,必须在自己的边界止步。无独有偶,如果我的印象可靠的话,海德格尔亦曾经大致说过这样的话:生命是不可抗拒之恩赐,死亡却能由造物主动选择,每一个思索过死亡的人,此后开始了他们真正的人生。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5
我不知道吉本在写作《罗马帝国衰亡史》时有没有参考过希罗多德的《历史》,这两本书摆在一起正好显现了世事无常,当吉本开始写作《衰亡史》的时代,希腊人民德衰败,由于受凯撒主义摧残数千年,早已失去了两千多年前他们的先辈希罗多德写作《历史》时各城邦高度发达的自治能力,只能仰仗吏治政府作为社会的心脏起搏器苟延残喘,除了血缘上的关系以外他们与祖先已经没有一丝相似处。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5
吉本将自己自比为文明巅峰时期的伟大哲人,彼时日耳曼文明也确实处于逐渐上升的巅峰时期。如果图景化理解《罗马帝国衰亡史》,可以概括如下:世界文明丛立,但只有古典异教文明与近代基督教文明最为光辉,不肖子孙败坏家业,使得前者的荣耀与光辉已成绝响,只有异军突起的后者才能继承并且理解对方。说来更加讽刺的是,在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一百多年后,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付梓出版,这回轮到日耳曼文明的塔西陀担忧凯撒主义不祥的阴影重临了。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5
文明的兴盛总是异常短暂,我们生活于叔季之世,只能遥想十九世纪的体面社会。希罗多德幸运的地方在于他置身的年代正是希腊的黄金时代,从野蛮的青春向理智的成年过渡,时代的烙印打在作品身上,一如阳光打在脸上,于是形成介于诗与史之间独特的风格,显得无比稀罕,在此之前,无文歌谣传唱于虔诚的诗人口耳之中,消散在四野之间,在此之后,挑剔的智者已经无法相信除理性之外的一切。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5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历史》都是一本能流芳百世的名著。本书的作者追思过往,将前人的希望与失望统统诉诸笔端,因此视野无比宏大,心胸要比他的继承人修昔底德开阔的多,并没有单纯地站在希腊人与波斯人东西对抗的框架里,将波斯人统统视为万恶不赦之徒。作者所做的,其实是将日后古典政论家只有自由城邦的公民才有爱国心和尚武精神,波斯、埃及这样的专制帝国注定软弱无力的观念以史书或者说研究报告的形式第一个展现出来。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5
作者有意裁剪史料,虽不明言,线索却清晰可见,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书中屡屡出现政体的对比与里中人物精神面貌的差异,在自由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彼此之间是平等的个体,而在东方专制帝国,人们却只能享有奴役下的平等,性命身家任由统治者的好恶决定。波斯人之所以失败,希腊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种族上的差异,而是缘于宪制上的高下,自由带来人格的高贵,奴役导致心性的卑劣,假设将宪制对调,双方结局必然会大不同。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6
希罗多德在这上面颇具先觉性,日后的历史也应征了这一点,希腊文明的盛衰本身就能表明纳粹式种族主义的无稽,如果文明的兴旺源自血统上的纯洁,同样是雅利安白人的希腊人即使接受了两千多年东方专制主义统治之后,也应该依旧充满着正直与勇气。但不幸的是,他们早已费拉化,不复祖先的荣光。事实上,早在罗马时期因为城邦的衰弱,希腊人的人格开始矮化,只能依靠粗鲁朴实的罗马人保护。等到奥古斯都有毒的遗产在罗马诸帝王手中发扬光大,便是日耳曼蛮族在历史舞台粉墨登场的时刻。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6
日光之下似乎并无新事,科层制与吏治政府就像鸦片烟,一旦服下便会上瘾。我看见所有文明轮番重复诸神预定的宿命与诅咒,区别仅在于推迟或提早饮鸩止渴的速度,或早或晚,文明都会与人类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直到新的一波蛮族竖起图腾柱,开始延续前人的轮回。于是我们就不必奇怪古希腊的哲人为何对命运的三弦板编织的音符充斥着浓浓的悲观情结。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6
有一种反黑格尔的保守史观认为,文明越老就跟人一样越容易怀旧,因为它所用一碗红豆汤换走的青春早已一去不返,直到晚年才知道珍惜。那时候的它固然充满着蒙昧与野蛮,却拥有自由,显现出无尽活力,这无疑容易使人产生类似自比巨人安泰的幻觉,只要双脚不离开大地,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供自己挥霍,直到晚年,才知道整日神采奕奕并不是年富力强的表现,而是透支未来,以未来充满苍白的阴暗赌博今日一时的欢愉。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36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文明便是一件奢侈品,需要凡人的血气供养,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基督说我的国不在这地上,而是在天上的缘故。我读吴飞老师解读奥古斯丁的书时,曾有个感慨,做学问我是比不了他,但从格局与视野讲他这个文聪是不如我这个文傻的,就跟任何一个在中国文化里浸淫久的人一样,他对奥古斯丁的批判是建立在将罗马帝国与吏治政府视为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前提上,颠倒了自组织资源与政府的先后顺序,却没有想过西罗马的灭亡其实对所有顺民都是一种解脱。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0
斯宾格勒所作《西方的没落》一书,堪称煌煌巨著。涵盖面极广,而脉络明晰,其亮点非在实证性史实考据,而在情景模拟能力。全书以一种神秘主义的宿命式预言为统摄,如上帝般居高临下,冷静宣读对世界万邦的末日判词,自有一番震慑力。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0
斯宾格勒所处的历史阶段非常特殊,西方传统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一次历史性颠覆,身处这个时代中的知识分子,无论其政治立场,往往都具有一种对历史潮流的敏锐嗅觉。他们彼此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变局的判断与忧思。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0
荣格曾经在一战前夜梦到欧洲大陆沦为一片血海,而本雅明也准确的看到,传统欧洲的光晕正在大规模机械生产中变得支离破碎。不少人因而忧心忡忡地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张,然而这大部分主张都不免落入了“将鱼从水中救起以免其溺毙”的歧途,这使得许多国家后来为此吃尽了苦头。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1
相对而言,斯宾格勒比大多数同时代的人更加悲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前途无望却要比看到一条错误的出路好得多。二十世纪的西方,传统社会形态的瓦解造就了许多游离于社会系统之外的原子化个人,斯宾格勒属于其中之一,他的游离状态不仅使他躲过了一次世界大战的征兵,同时也给他带来了一种传统社会个体所不具备的“上帝视角”,这令他能够冷静地审视形态各异的世界文明。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1
斯宾格勒与他身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他像一个异乡人,对眼前的一切都始终保持着礼仪性的距离。灵知与历史洞察力不合时宜地在这个异乡人身上凝结,他的双眼由此具备了有别于一般人的高维视角,而他本人则以一个观测者的眼睛审视着整条足以令任何普通人感到陌生的历史长河,并倾其毕生心血将其目睹的一切记录下来,仅此而已。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1
斯宾格勒自始终未有任何个人名利的奢求,他只是一作为个异次元的陈述者,陈述着低维世界的历史,也陈述着低维世界的未来。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1
在斯宾格勒的高维世界里,他所身处的现实社会显得无比扁平。在二十世纪初的欧洲,一方面,近现代国家的社会秩序陆续成型,游戏规则趋于确定,社会人所能做的只有机械性地重复简单操作,这种生活实质与蚂蚁或蜜蜂的群体生活并无二致,在斯宾格勒看来,这些碌碌群众的生老病死,只能称得上是“事件”。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1
而历史,则以其内部所蕴涵的神秘法则,在高维决定着这些“事件”的走向。这就是另一方面,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历史的暗流涌动翻滚,这其中的庞杂细节足以令所有得以管窥一隅的人类震惊不已。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1
而斯宾格勒在一战期间所著的《西方的没落》,就是一个要把这宏伟的历史结构展示给人类社会的一个尝试。斯宾格勒作为一名业余数学家,表述中具有一种理性的逻辑感,这与他文字的超验部分结合在一起,又带来了另一种美感。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2
他的时代里,信息论和自组织理论还没有完善起来,但是他的文字中明显带有这两者的色彩,甚至他的一切理论所围绕的内核就是自发秩序。在这部著作中,历史,可以被看做是各文明形态特质与文明的生命阶段互相作用的轨迹,这个轨迹在自组织的过程中蔓延出无尽繁杂的枝节。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2
这就要从头说起,“觉醒意识在宇宙的事物中引起裂隙,在个别的事物间张开空间,且疏通他们。感到自己孤独,是一个人在日常觉醒状态中的第一个印象,因此产生了一种原始的冲动,想在这个陌生估计的世界中聚集到一起,想确保自己感到是与其他人在一起,想取得和其他人的有意识的联系。”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2
一切共同体的起源不过与此,当觉醒的个体睁开眼睛,看到的不止是世界本身,还有世界背后的无尽黑暗。死亡意识划清了生命的边界,或者说自我与他者的边界。一切历史的结构,都围绕着这一点展开。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2
边界由民族生命的自我属性确定,这个自我属性,决定了人类个体集结成共同体的形式,在斯宾格勒笔下,一共叙述了形态各异的八大共同体,同时又由此总结出三大民族形态。但是,这种民族形态学只是切片,真正的历史,是动态,是变化,是延伸与分化。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2
在斯宾格勒这里,民族作为宇宙的一部分,其生命的始终,伴随宇宙秩序一同律动,由生到死的过程,无论是何种民族形式、何种共同体形态,都逃不出大宇宙的生命节奏。如果用季候作比喻,每个民族都有其春夏秋冬的阶段。这个民族季候理论恐怕是全书的重点。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回到一切的开始,当人类个体怀着孤独与恐惧,在共性的指引下聚集到一起,最原始的共同体就形成了。起初,或许是最基础的血缘上的一致性,繁衍出一个家族,乃至一个血缘共同体,这时,家族的族长或创始人就是整个共同体的凝结核。时刻牢记的是,恐惧与战栗,一直如影随形,个体消亡的恐惧与避免消亡的斗争,一直在进行。因而,将自己塑造成与共同体其他成员一致的形象,可以使得自身的镜像在肉体毁灭后仍然流传下去。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面对无尽的虚无之海,脆弱而速朽的人类个体,唯一能做的就是手挽手,组成人墙,这个工作最初虽然艰难,然而毕竟开动了。因而,人类从此就开启了一个向超个体的生命形态的演化的继承,乃至最终产生各具特点的诸多民族。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不过,这个时候,被称之为“民族灵魂”的东西还未诞生,因为个体虽然在自我意识中直视死亡,而共同体还处在蒙昧状态。这时,两个原始部落之间,或许未必具有本质差异,这意味着,共同体的边界尚未划分清晰,民族的“自我”还未诞生,而当共同体成员之中积累的个体个性到达一定程度,真正的分化才会开始,真正的觉醒才会开始。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如果关注细节,该积累过程都是有一些琐碎的生活杂事组成,举手投足、言行谈吐,无所不包,但是,民族传统正在这些琐事之中抽丝结茧,浑然一体的石料,开始拥有裂隙,裂隙塑造边界与形态,灵魂从混沌中渐渐浮现出清晰的轮廓。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裂隙产生意味着,一江春水的时代即将到来,严丝合缝的冰面,在真正历史性的时刻,其瓦解并不需要太多时间。而在这个历史性节点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决定了后世的民族形态。初春正在脱胎而出的民族,未来具有无限可能,然而路径一旦锁定,未知状态就如电子云般坍缩为唯一的可能性。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在此临界时刻,民族总是充斥着繁殖的热情,健壮的初民怀着淳朴的元气持续生养众多的子孙,驱使他们的可能只有原始的性冲动,如果用人口学家的理论,这会被叫做“原始丰饶”,当意义和灵魂到来,无限可能性就开始了其被等价转变为实体路径的过程,与此同时原始丰饶也开始被消耗,在具体的事件中,这就伴随着性选择、生存斗争甚至杀戮与掠夺。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3
在原始民族的朴拙石器短兵相接的一瞬间,伴随轰然巨响,冰面开裂,奔腾的春水巨浪滔天,历史长河开始了它的磅礴旅程。胜利的部族首领高举敌酋首级,得胜者的威严形象在集体无意识中迅速加封冠冕位列仙班,于是奥林匹斯的众神驾云而来。共同体的凝结核,由此不再仅仅由血缘领袖担当,战争首领与武士阶级,以勇气和胆识获得了他们的战利品,血缘共同体扩大,真正称得上是民族规模的共同体诞生了。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4
人们以现实世界的领袖为标杆或以山巅的众神为标杆,塑造着自身的意识形态,而诸神永恒的居所,也成为人类寄托灵魂之地。在这个神人同形同性的时代,至高神却始终藏头露尾,而唯一上帝的每一个侧面都被赋予了一个独立神格。这类多神教的系统之下的民族,在斯宾格勒笔下,被总结为“阿波罗民族”,那是欣欣向荣充满朝气的春天,丰饶的混沌遗产还有大量的储备,因为多神本身就意味着,路径与可能性的多样。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4
在亚欧大陆的无数文明的童年时代,都有过层级分明的神与半神体系,至高神投下影子,这些投影形成了诸天众神,由于距离至高神的远近不同,投影的完美度也并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众神的差序格局。而人类社会与天界,也具有镜像关系。部落首领或一国之王,由其至高的英勇胆魄获得至高的政治德性,因而具有统治权的合法性,同时也由此具有了标杆属性。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4
各阶层勇士由其战功胆魄的差异,形成战利品(财产)与战功(地位)的差异,在他们向标杆的德性靠拢的过程中,财产与地位的差异,正标志着各阶层真实德性的不同。阶层的多样与众神的多样一道昭示着春季文明的野蛮活力。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4
而当一个文明中的众多神祇开始融合归并,最终一个独一无二的唯一真神出现在眼前时,就表明一条路径终究被确立,文明的新形式诞生了,共同体全部成员,都拜倒在同一个神的无上权柄之下,个体所聚集的标杆,不再是单纯的部落首领,也不再是各具性格脾气的奥林匹斯众神,该共同体的形态,斯宾格勒总结为“枚斋民族”。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4
此时此刻又一个历史性节点到来,历史的数学图案开展了其复杂分形,诸多的概念与结构纷呈毕至。耶稣基督的话语在耳畔响起“只要有两三个人以我的名义聚集,我就在他们当中。”跨民族的宗教共同体,如春笋般在欧亚大陆的各个角落涌现,阿拉伯人的弯刀刚刚举起,十字军的长矛就已破风而来。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4
在这个历史阶段,历史的复杂图案,以“假结晶”的形式出现了,这个概念本身是地理名词,用以形容一种岩石形态,当火山的熔岩灌入现存的晶体结构内部的孔洞中,结晶时刻到来,熔岩无法自由凝固,而是被已有的晶体架构赋予了晶体形态,然而这个复合的晶体却具有与熔岩本身一致的物质成分。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在民族历史中,跨民族宗教就像晶体结构本身,而熔岩就是民族或自发组织的民族胚胎,假结晶使得众多民族看似被灌入同一个晶体容器,但是其自身各具不同成分,这个凝固过程充满了扭曲与张力,如果从历史细节看,我们能从中看到许许多多在信仰上挣扎的痛苦灵魂,为义受逼迫的殉道者,或是以宗教迫害为名义发泄的民族情感。晶体,既限制自发秩序的自由,同时也在塑造着自发秩序未来的形态,然而就在此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民族本身的秩序与丰饶程度就被加速消耗了。文明走向岔路。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如果说希腊化时代的亚细亚就有假结晶的雏形,那么欧洲历史上首次最大规模的假结晶现象就是罗马帝国的扩张,周边外邦陆续被赋予罗马公民权,罗马这一活的晶体就开启了其死亡程序。这时,罗马的繁盛已跨过春季的萌动时节,盛夏在罗马也已进入收尾阶段,秋天的罗马开始了他的结果吐穗,果实燃烧成为晶体骨骼,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于是,罗马法的遗产与基督教的遗产,作为晶体架构,被日耳曼蛮族的熔岩灌入了。还处在春季的蛮族,其路径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应着熔岩的可塑性,罗马法的架构为其提供了古老文明的骨骼,而蛮族习惯法的筋络与灵魂,就渗透进了罗马法的每一个空隙之中。这时,两种势力的对抗开始了。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就在这个对抗中,新一轮季节轮回再次展开。日耳曼民族的强生活力,在其痛苦的融合过程中占了上风,习惯法攀附罗马遗产,高居山头。在这个姿态之下,中世纪的倒春寒反而是短暂的,东方的另一个枚斋民族与西欧教会共同保存了种子,新民族的春天将要到来。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世界历史进行到这里,已经有无数民族在其自己的严冬中化为碎屑,记载埃及的诸神与法老光辉伟业的文字已不再被法老的后代所识别,旧日的王都耸立起枚斋民族的宣礼塔,埃及民族没有留下果实,旧族血缘仍在,然而灵魂已不知去向,只有零星的模因带着未知的神秘色彩在世上飘零。种未灭,国已早亡,斯宾格勒称此民族为“费拉民族”。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当欧洲殖民者踏上东南亚的土地时,曾经疑惑于吴哥窟的居民的历史经历——他们住在与其聚落规模不相称的巨型岩石城市中,却遗失了一切有关自己祖先的记忆与建造这巨大城市的技术,这就是严冬时节的碎屑,意义与形态,在这里破碎了,他们虽然与史前人类一样也是混沌状态,然而却不再蕴含潜在的新民族的胚胎。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5
古老的民族死去,新生的欧洲却在春天,一场绿色的繁荣盛夏即将到来,已死的罗马法与罗马教会,并不像其他晶体结构那样坚固有力,这为蛮族的自发秩序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客观上也为之提供了组织秩序。而在东方的枚斋民族就没有那么幸运,强大坚固的伊斯兰教结构,死死框住了每一个被收纳的民族自身,阿拉伯长袍严实包裹了自发秩序,他们或许具有枚斋文明属灵的洞察力,然而却不再具有等同于欧洲文明的生命力。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6
反观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是必然,宗教改革褪去了掺杂有阿波罗民族杂质的罗马晶体结构,褪去了实质是属世的罗马教廷的一切光环,而以真正属神的骨骼取而代之,真正实现脱胎换骨。文艺复兴则是相反,如果说罗马晶体结构如包裹了种子的琥珀,那么阿波罗民族的种子,就在琥珀裂开的过程中苏醒,在这场复兴中迅速萌发,一时间南欧各地繁花似锦。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6
宗教改革这场蜕变,在历史的图纹中又激起涟漪,自发秩序在弄人的造化之中,造成一次又一次出人意料的结果。本着脱去衰朽外骨骼的目的进行的革命,居然成为分解枚斋式宗教共同体的最初动力,罗马留下来的晶体结构瓦解之后,竟然从中跃然而出多如石榴籽的自带骨骼的新式民族,又一种崭新的民族生命形式到来,这就是一次属于盛夏的繁荣。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6
罗马的假结晶,在西欧算是寿终正寝,新式民族以其民族语言为旗帜,成为人类个体新的托身之所,而民族国家的君王和各级领主,竟有着遥远的蛮族首领与各级勇士的血统,在枚斋时代被扭曲的民族的阶层躯体,终于昂首站立阔步行走。自发秩序在扔掉了枷锁后,顿时加速蔓延滋长,霎时间,欧洲大陆风起云涌,英王隔海相望,热血忠魂剑指天下,无数令人慷慨激昂的历史细节,就在这次盛夏的狂欢中来临。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6
盛夏的故事早已被世人传唱,这包括纵横七海的日不落与遥远的美利坚的崛起。在枝繁叶茂的欧洲的带动下,欣欣向荣似乎成了全世界共同的大季候,然而这其中被掩盖的,除了各小民族的自身季节轨迹之外,也有西方本身所蕴藏的危机。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6
随着枚斋的欧洲解体,新的欧洲各国,拥有了各自的新偶像——近代民族国家。与近代民族国家出现相伴随行的,是人本主义观念。直观上很好理解,在共同体将视野投向世俗国家的时候,人本身的价值自然开始得到重视。但值得一提的是,天赋人权并不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延伸,而是契约精神与公民权在新的民族国家中的自然体现。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6
假结晶时代掩盖在一神教信仰之下的民族差异,导致一神教本身始终不能使其成员达成身份认同。身份认同的边界未确立时,谈论人权毫无意义。而只有在民族共同体的边界划分清晰后,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个体之间才能够达成有效的权利契约。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7
斯宾格勒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之间的间隔性,个体的共性促使他们组成共同体,而个体的差异使之与其他共同体划清界限。这里的隐含义就是,跨共同体之间的价值观、世界观必然有其不同之处,进一步而言,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就将导致不同共同体成员之间对权利、义务的诉求也就不同,如果使用普世的人权观念统而摄之,造成的后果往往难以预计。而普世人权的出现,常常伴随文明季候的由夏转秋。如果以往史为鉴,罗马帝国的无差别公民权所造成的后果,就足以警醒世人。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7
不过造成欧洲秋季全面来临的因素要复杂得多。民族国家草创之时,作为新的标杆,国家元首前承古老民族酋长遗德,后继以民族精神之道成肉身身份,足以凝聚万民身份认同感。万民共同的权利诉求来自共同的价值观。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7
然而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两个环节出现脱节,一是国家机构,各阶层共治的局面由统一的机械化行政机构取代,人为设计取代自发秩序。这是一次对繁荣的设限。国家秩序带来了机械化的生活方式,同时瓦解掉旧有的自治阶级,一批具有才识的精英分子,或游离于社会系统之外,或被行政机构吸收。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7
第二则是,从人本主义跨出了向个人主义发展的致命一步,机械化的生活之下,社会人更多关注个人得失穷通,除此之外不知何为德性与荣辱,也许良性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依靠个人奋斗能够获得巨大财富,然而就像把灵魂出卖给恶魔的浮士德,即便能够拥有万国荣华,悲剧的命运也会在前方等待,斯宾格勒以之为喻,就称此形态的民族为浮士德民族。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7
在恶性竞争中,浮士德型文明所具有的理性计算与精密设计配合起来,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转移,后果就是,奸商游士横行霸道,在利益促使下,国家机器开始对内碾压一切自发秩序。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7
这与无意识状态的中古阿拉伯假结晶文明对熔岩民族的碾压相似,但有意识的碾压破坏力更大。原本有机的社会组织被碾碎成原子化的个人,原子化的个人则直接面对空旷的宇宙,而宇宙的本体在冰冷的理工科技解构之下早就陆续丧失了阿波罗式的热情、上帝的慈爱以及耶稣的怜悯,以其冷漠、浩淼与孤寂直接展示给人类个体,后现代的破碎和扭曲从两个方面开始了其发展进程。一批极度悲观的艺术作品如同临死前的绝望呐喊被创作出来,此后另一批极度扭曲的艺术作品则直观展示着原子化个人的孤独与寂寞。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8
斯宾格勒正是出生在这样的时代中,人类中的精英仍然拥有盛夏时节残余的历史观察能力,然而其身份和地位却与前面时代的精英截然不同。一战期间,斯宾格勒作为这一类原子化个体之一,没能应招入伍,在平民窟的地下室中,点着蜡烛完成了《西方的没落》的上半部。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8
而就在同时,他身后的欧洲战场上,正上演着史无前例的全能国家机器之间的大规模总体战,千万人被传送带似的送上战场,在最新科技造就的各类杀人机器之间灰飞烟灭。全能国家在战争中建立起从上到下的需求供给制度,秋天的肃杀一面在此显得尤为可怖。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8
他隐隐约约看到,西方文明的结局将会像吴哥窟或东方一切吏治国家的费拉居民一样,逐渐破碎成无意义的碎屑。而且并不仅仅是毁于残酷战场,更有可能毁于温柔的摇篮。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8
斯宾格勒对未来并无奢求,对自身的利益也并不关心,在目睹了如此之多的兴衰荣辱和最终的悲观结局之后,原子化个人的力量简直显得微不足道。1936年,希特勒高立台上,群众山呼海啸,一个空前庞大的军事帝国如旭日般高昂升起,更加先进的武器,更加坚固的营垒,预示着更加大规模的战争即将到来。这一年,斯宾格勒在写给他朋友的信中,发布了他最后一条预言:第三帝国将在十年内灭亡。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8
几个月后,在其56岁生日前3周的一天凌晨,斯宾格勒因心脏病去世。家人将其埋葬,没有葬礼、没有任何形式的吊唁。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9
九年后,纳粹德国战败。几十年后,英国自豪地宣称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末人世界在抛弃了反抗国家机器的勇气之后,又将抛弃勤奋。同时,印度和阿拉伯的那些早已经沦为碎屑的费拉居民大规模涌入巴黎、伦敦,并不具政治德性的移民却享有与之不相称的公民权,而西方当地居民面对移民潮,或漠然视之,或欣喜地以种族平等为政治正确。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9
斯宾格勒的预言陆续实现。如同《西方的没落》一书的结尾处所写的判决结果一样:“愿意的人,命运领着他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他走。”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9
文明没落之说并非没有前声,尼采早在斯宾格勒之前半个世纪就预感到这一切,你如果只将尼采当作一个疯癫的诗人来认知,简单地将超人图解为时下三流小说中的庸俗小资产阶级形象,就会看不见诗化哲学背后,他作为冷酷哲人的那一面:洞察人心,明晰万物,早在西方文明如日中天之际,就意识到哲人/超人迟早将被大众放逐,庸众在广场群蝇的孳生里自甘为末人,乞求科层制官僚国家施舍的微末嗟来之食,在无尽的永劫轮回中化作历史的劫灰,等待时间的终结。曾经肆虐在亚细亚的时间之外的往事,今日也轮到美丽的欧罗巴。
作者:
密之
时间:
2019-12-19 16:49
时间的终结在基督教语境里有其特殊意义,这意味着耶稣基督再一次并且是最后一次来到人间,为人类做出公正的审判,良善的人统统复活,随天使被接引至神圣天堂,邪恶的人则自有其报应,在地狱还是在炼狱则看罪孽的程度。
欢迎光临 随社 (http://xn--fiz831d.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